小脑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大附院急诊门诊冯英真诚换真心患者送锦旗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信网

受助患者给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急诊门诊护士长冯英送锦旗。(来源:受访者)

信网7月1日讯(首席记者丛黎)“干一行爱一行,在急诊科待得时间越久,越沉浸在这份职业所带给我的充实和成就,这份工作虽然平凡,却又带给了我太多的不平凡。”自年至今,她已经在急诊工作了17年,医院的“窗口”,她的医院,医院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是作为急诊护士长的必备技能,她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脚踏实地的在平凡中坚守,她就是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急诊门诊护士长冯英。

下班总要多留一会为把工作做“精致”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抢救的重要科室,突发情况处置也比较多,我们院区目前每天的急诊接诊量基本在例左右,整个科室一直处于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作为护士长的冯英是整个科室的“总指挥”,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面对突发事件、院前抢救、家属的“不理解”,大事小情都需她一一“攻破”。

“我每天七点左右就会到院,晚上正常五点半下班,但我一般会多等一会儿,差不多晚上七八点才下班,这么多年一直这样,也已经习惯。”冯英的这个工作习惯在同事眼中并不被“理解”,她告诉记者,傍晚交接班之后,她会再确认一下是否还有没有处理完的事情,根据经验,傍晚时段是急诊科的一个“小高峰”,所以她总会选择多留一会儿,确认都处理完才会回家。

“其实同事们的工作做得都很细致,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更‘精致’一些,逐一落实后没有问题才算放心,就算早下班回到家,心里也还是很牵挂。”冯英坦言,不难看出,工作中的冯英对自身要求极高,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使她对于急诊科的工作了然于胸。

悉心照顾“三无”患者助其恢复自理能力

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冯英,对待患者更是关怀备至。2月初,急诊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三无病人,有身份证,也有家人,可因种种家庭原因,家人无法到院照顾也不愿将其接回家中(“三无”病人一般指无身份、无责任机构或人员、无支付能力的病人)。据冯英介绍,今年57岁的患者*先生(化名)在医院附近一家快餐店打工,医院,到院后患者言语不清,左侧肌无力,经诊断为脑出血。记者了解到,最初几天,有同事时常来照顾他,老板也垫付了两千元医药费,因双方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老板也表示无奈,且患者也没有任何保险,家里只有一个八旬老母,再无任何人出面,最终只能被‘滞留’在医院。

“我们在急诊科的走廊上给他找了一块地方进行了安置,由于肢体左侧活动受限,患者几乎不能自理,大小便弄得满墙都是,我们给他买了尿不湿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一天三顿给他送饭、送水,时不时地给她翻翻身。”冯英告诉记者,刚开始,*先生情绪并不稳定,也不愿配合治疗,总爱发脾气,尽管如此,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过去看他,并鼓励他配合治疗。

每天早上,她都会准备两份早餐,一份留给*先生,两人逐渐变得相熟,近两个月的悉心照顾,患者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肢体也在慢慢恢复,医院时*先生紧握冯英的双手,直道感谢。原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令冯英没想到的是,6月初的一天,*先生医院急诊科,找到冯英,将锦旗送到她手中。“接到锦旗的那一刻非常感动,也很激动,这不单单是一枚锦旗,更多的是患者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感到非常欣慰。”冯英说着。

院前急救精准到位急性心梗患者转危为安

急诊科的故事充满着温馨和“凶险”,除了要“应对”像*先生这样的“三无”患者,院前急救事件更是时常与冯英“交锋”。“医院南门有位就诊患者突然倒地晕厥,收到,马上过去。”接起电话,迅速带上抢救设备,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现场,这样的场景在急诊科不时就会“上演”。

“当时患者意识丧失,心脏呼吸骤停,我马上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与此同时,担架已经到位,我们第一时间将其转运到急诊抢救室,突发事件关健就是要快,为患者的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经过检查该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手术也非常成功,愈后恢复很好,家属也非常感谢。”冯英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突发事件在急诊科并不罕见,从参与抢救到帮助患者转危为安,每一次的见证无不坚定着她在急诊科不断拼搏下去的信念。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每天不是在抢救,就是在去抢救的路上,这里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各种突发情况频出。作为一名急诊人,冯英感受到了患者致谢时的甜、愧对家人的酸、工作繁重时的苦、被病人不解时的辣,从事临床护理17年的她,唯一不变的是对急诊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作为一名*员,冯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医护人员的责任和担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将会继续以扎实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