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撰稿专家:医院神经内科孙永安
孙永安教授
要命的卒中!
脑卒中(中风)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推算我国脑卒中患病人数约万。
统计显示,年死于脑血管病的人数约.85万,另外,脑血管病还有比较高的复发率、致残率,可见当前中国脑卒中疾病负荷大。
而根据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监测系统调查发现,脑卒中病理分型中以缺血性卒中为主,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7.8%。
因此,防治卒中的重点在于防治缺血性卒中!
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属于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顾名思义是指脑内小血管病变导致的疾病,包括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疾病,这个概念是从神经解剖角度进行定义的,因此脑小血管病又称作脑微小血管疾病,目前广泛认为的脑小血管病实际是指脑小动脉及微动脉血管病。
研究显示,脑小血管病实际是指直径为30~μm脑内皮质/穿髓小动脉,这些血管只有内皮和少量平滑肌,没有外膜。
按照血管的管径分类,脑小血管病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直径为~μm的穿通动脉,在其起源或近端有粥样斑块形成,导致小动脉闭塞,影像学表现为单个或一些大的腔隙性脑梗死不伴白质疏松;
第二种是直径为30~μm,弥漫性小穿通动脉病变,影像学表现小的腔隙性脑梗死伴白质疏松。
静止性卒中大多属于脑小血管病,中国现有无症状卒中患者约有万。《世界卒中日宣言》——第六届世界卒中联合大会:亚临床(静止性)卒中是临床卒中的5倍,可以影响思维、情绪和人格。因此,我们要识别、治疗和预防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脑微出血
脑小血管病也分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出血性脑小血管病,脑微出血属于脑小血管病中出血的一类。
对脑微出血的认识始于20世纪90年代核磁共振梯度回波T2*(GRET2*)序列(后续开发的磁敏感加权序列SWI)的应用。
核磁相应序列上,脑微出血表现为一种小圆形、均匀一致的低信号改变,好发皮质,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及丘脑、脑干和小脑。尸检资料证实脑微出血病理基础是陈旧性出血,局部沉积的含铁血*素产生顺磁性效应,使病变局部呈现低信号。
脑微出血的机制常有以下两种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微血管病,这一类型的微出血常见的部位是深部或幕下脑微出血;
另外一种类型是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引起的脑微出血,这一类型的微出血常见部位是位于脑叶。
一项来自荷兰鹿特丹的研究指出,60岁以上无痴呆的“健康老年人群”脑微出血的发生率达到24.4%,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为35.6%,在平均3.4年的随访中,脑微出血发生率增加至28%。
华盛顿地区多种族的高龄老人(平均84.5岁)中发生率为27%。
一项汇总分析的结果显示,健康成人中脑微出血发生率为5%,在脑梗死和症状性脑出血的患者中脑微出血发生率更可高达33.5%和60.4%。
脑微出血是近年来脑血管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涉及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等多个方面。其中脑微出血对抗栓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