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幕下中线部位开颅之幕下小脑上分步剖析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1跨中线幕下小脑上开颅要点剖析

图1:跨中线幕下小脑上开颅体位。

幕下小脑上入路用于松果体区、小脑或小脑幕的病变。往往采取半坐位,俯卧位或侧卧位也是一种选择。头部是伸直无旋转,但应明显屈曲。注意屈曲颈部时应考虑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护理。下巴和颈部之间应留至少一横指空间(以避免皮肤擦伤和静脉引流障碍)。

图2:解剖要点。

重要的解剖标志是:(1)枕外隆突;(2)上项线(通常可触及);(3)下项线;(4)窦汇;(5)横窦;(6)上矢状窦;(7)星点;(8)C1;(9)颈部肌肉组织;(10)项韧带(枕外隆突至C7)和(11)枕大孔。正确识别皮肤切口的中线是非常重要的。头部轻微倾斜或旋转均可明显使颈韧带移位。

图3:铺巾和皮肤切口。

皮肤切口范围从枕外隆突上2-3cm止于C2水平。在颈部肌肉非常发达的患者中,切口可以适当向下延伸。

图4:皮肤切口。

皮肤切口避开颈部韧带。电凝动脉出血后,头皮夹控制头皮的出血。为了正确放置头皮夹,头皮层必须从斜方肌筋膜和颈韧带锐性分离。

图5:项韧带切开。

颈韧带穿过肌肉层,注意切口保持在中线,直至枕骨。在这个区域,出血是最小的,肌肉完整性被保存。根据暴露的程度,逐渐调整拉钩的位置,直到所有的肌肉层向两侧分开。电刀分离肌肉在枕外隆突的附着(如果有需要,可留下部分肌肉,以便术后缝合)。骨膜剥离子分离附着在枕骨上的肌肉。骨窗的大小取决于病变的大小和部位。对于标准的幕下入路,开颅上界为枕外隆突上方1cm,不低于下项线,两侧应暴露横窦。

图6:开颅计划。

通常建议在两侧横窦的预测位置上钻两个骨孔,特别是在颅骨与硬脑膜可能黏连的老年患者中。在上矢状窦上,枕外隆突正上方钻一个骨孔。也可在下项线正中钻第4个骨孔。两侧,至少在一侧,尽可能暴露多一点。这是为了在小脑上方提供足够的侧方空间,因为松果体区病变位置深在。

图7:钻孔。

矢状窦上的骨孔应用大的钻头(18mm)。方向严格垂直于颅骨,薄层骨质应用剥离子去除。硬脑膜附着在颅骨,可用剥离子分离。

图8:开颅。

连接所有的骨孔行椭圆形骨瓣。首先,远离静脉窦铣开下界;其次,铣开上界,同样的远离静脉窦。助手冲洗冷却颅骨和周围组织结构,并用吸引器吸引来保持视野清晰。

图9:开颅。

铣完骨瓣后,用剥离子轻轻分开骨瓣与硬脑膜,特别注意静脉窦与颅骨的黏连。骨瓣应始终由助手或主刀固定。此过程中,应该为潜在的静脉窦撕裂做好准备。

图10:开颅后的处理。

通常,骨瓣抬高后会出现一些硬脑膜出血。这通常可以使用明胶海绵、脑棉压迫、电凝来控制。硬膜的出血也可以通过电凝止血。冲洗并去除骨屑。窦以外的硬膜边缘予以悬吊。窦表面覆盖明胶海绵和脑棉。

图11:硬膜打开。

平行于横窦弧形剪开硬膜。若硬膜切口穿过中线,可在枕下窦近端和远端结扎。将硬脑膜向下缝合到颅骨或皮瓣,上方硬膜边缘向上缝合到皮瓣,为病变切除提供足够的暴露。

图12:关颅。

采用钛钉和连接片将骨瓣复位;连接片之间的距离为°;切口下方避免放置植入材料。肌肉缝合两层,单纯间断(间距1cm)缝合。最后皮肤以典型的两层方式关闭。通常,留置头皮下引流。

2注意事项

①避免头部倾斜和旋转,以免项韧带移位;

②静脉窦上钻孔,采用大的钻头;

③在骨瓣抬起之前为潜在的静脉窦损伤做好准备;

④因为松果体区位置深,两侧骨窗应该暴露足够大。

以上便是“手术入路︱幕下中线部位开颅之幕下小脑上分步剖析”相关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存在错误的,请批评指正。感谢阅读。

参考文献

[1]刘庆良.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解剖与临床.中国科学技术出院社.-P.

[2]AndreasRaabe.TheCraniotomyAtlas.Thieme.:-.

本文总结整理:刘忠,博士,主治医师

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就职医院,神经外科;主攻神经内镜在脑出血、脑肿瘤中的应用;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刘忠—END—

本文转自:神外世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