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芳在做家务
全媒体记者赵洋
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剧《渴望》风靡全国,女主角刘慧芳以贤惠、善良、温柔的形象,成为那个年代的“全民偶像”。如今,方城县凤瑞街道也有一位刘慧芳,她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以大爱担当成为独自撑起一个家庭的脊梁,深情演绎现实版《渴望》。
噩耗突至她担起了责任
日前,记者走进刘慧芳的家,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房间,没有任何异味儿,并不是臆想中女主人既要上班挣钱,又要照顾长期卧床病人的家庭“应该有”的样子。
面对采访,刘慧芳讲起了丈夫生病的经历。
“年3月11日,是我这一生永远难忘的日子。那天,刚刚看完日本地震大海啸的新闻,我接到了一个让我震惊的电话——在北京三弟家探亲的丈夫文献突然晕倒,医院抢救,确诊是脑梗脑出血。”虽然语气透着平静,但眉宇间的褶皱却表明了当时的惊天巨变对刘慧芳造成的打击,“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就懵了,真是有天塌地陷的感觉。”
接到电话后,刘慧芳立即赶往北京。为了不影响正在准备高考的儿子,她说是去北京旅游。
在北京的一个月,刘慧芳守在丈夫的病床前,不仅要照顾起居、协助治疗、擦屎接尿,还要忍受病中的丈夫难以控制的负面情绪。
“第一周,我几乎没有睡过觉。他动不动就发脾气、拽输液管,劝他多喝一口水,也要费好大力气。”刘慧芳说。没过多久,发现事情不对的儿子打电话过来,道出实情的她终于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从发病到当年年末,刘慧芳的丈夫两次出院、两次复发,医院。刘慧芳每天照顾丈夫输液、吸氧、做康复训练,与医院打尽了交道。
“我妈太难了,一天合不了几次眼。短短一个月时间,她头上就长出了许多白头发,一下子老了好几岁。”刘慧芳的儿子说起母亲直淌眼泪,“有一次,我看到母亲搀着父亲做康复,瘦小的身体被压得歪斜着,一瞬间感觉母亲要被累垮了。”
十年守护她诠释了善良
年底,随着丈夫的病情逐渐稳定,刘慧芳终于和丈夫回到了大半年没咋住的家。从此,刘慧芳的生活进入了“格式期”: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给丈夫做饭,8点上班,中午休息期间赶回家做饭,晚上下班做家务。
屋漏偏遇连天雨,破船又遇顶头风。当年年底,刘慧芳医院,她脚不沾地两头跑着照顾病人,本来就羸弱的身体又瘦了一圈儿。
“有些事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等事情做完,天就黑了。10年里,慧芳逛街的次数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文献的姐姐文敏告诉记者,文献重度中风且患有糖尿病,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刘慧芳专门做的“低糖定制餐”,由于文献吞咽困难,每次喂饭刘慧芳都得忙半个多小时。
“天气好的时候,慧芳喂文献吃完饭,就帮他穿衣起床,把他搀到客厅沙发上,让他看一会儿他喜欢的体育频道,有时候忙得热乎饭都吃不上。”说起刘慧芳这位弟媳,文敏满是感激,“很多回,下班回到家,发现文献拉在床上、尿湿褥子,慧芳就是不吃饭也要给文献擦拭干净,把被褥换好,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慧芳就是俺老文家的宝,没有她的精心照料,文献可能早就不在了。”
当丈夫失去语言和行走能力的时候,为鼓励丈夫振作起来,刘慧芳经常附在丈夫耳边说:“你可得听话,该吃药吃药,该吃饭吃饭,好好活着,咱还等着接媳妇、抱孙子哩。”为了给丈夫增加营养、改善伙食,她拉着丈夫的手“掰手指”,一根代表炖羊肉,两根代表吃烩面,三根代表做鸡汤面条……
一生深情她守住了信念
10年坚守,刘慧芳将自己的时光沉淀在了丈夫的病床前,悉心照顾丈夫,尽己所能让丈夫感受到活着的尊严;她熟练掌握了打胰岛素、吸痰、翻身、按摩、洗澡、处理大小便等护理技能,学会了如何搭配营养餐,想方设法维护着丈夫脆弱的身体,使常年卧床的丈夫没生过一次褥疮。10年来,她照顾丈夫,用掉了多只接尿器、上千张尿垫、近万根消毒棉签……
每当谈起照顾丈夫的辛苦,刘慧芳总是感谢他人的帮助,感谢单位领导,感谢亲朋好友,甚至感谢“家里用坏的两辆轮椅出了大力”,但却反复强调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是“完全应该做的”。
接受记者采访的亲朋邻居都说:“这个刘慧芳,真是了不起,比《渴望》里的刘慧芳还要贤惠、善良,是我们看得见的身边的‘中国好人’、‘道德模范’。”
“其实,我没有大家夸得那么好。也有人劝过我放弃,我也有因为劳累和艰难流泪的时候,但我从来没有犹豫过、后悔过。我一直认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不能飞’。我飞了,他可咋办哩?做人要讲良心,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不能因为他病了就嫌弃他,能同甘甜,更要能共患难,我渴望他能好起来,只要他能好一点点,我心里就舒坦。我要尽好做妻子的责任……”看了看渐晚的天色,刘慧芳停住话语,系上围裙,又忙着给丈夫张罗晚饭去了……
编辑:冯长顺
审核:李萍
终审:柏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