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唐旭锋
通讯员张林霞杨辉
“想想还是挺后怕的,没想到被虫子咬了几口,差点要了命呀……”宁波的刘大妈因医院就诊。
前些天,身体一向健健朗的刘大妈,突然开始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40℃以上,全身乏力酸痛,伴恶心、呕吐,一连5天都是这样。医院发热门诊立即对刘大妈进行了新冠肺炎检测,结果为阴性,同时给予抗生素等输液治疗,但她的病情丝毫未见好转,于是家人将她紧急送到宁波医院东部院区就诊。
发热门诊医生再次筛查了新冠肺炎病毒,结果还是阴性,此时患者的血液检测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明显下降,于是立即联系感染科收住入院。在仔细询问了病情后,原来刘大妈在发病前有被虫子叮咬过的病史。
刘大妈在老家种了一片茶园,去山上茶园劳作是她每日必做的事情,在半个月前才忙好农活来宁波的儿子家中。就在来宁波的前几天,她在工作中突然感觉脖子被“虫子”叮咬了一下,当时以为是被林子里的蚊虫叮咬,并没有放在心上,简单涂抹了“风油精”后就没有在意。
感染科许烂漫主任接诊后,仔细查体看了刘大妈身上的皮肤,在脖子处、脚踝、小腿等多处都发现了一个个红色的小点,部分已经结痂。
结合患者有“虫子叮咬史”及目前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许主任首先考虑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该病多为蜱虫叮咬所致。当医生将刘大妈的血液样本送检后,果不其然,结果显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经过几天的积极治疗后,刘大妈体温、消化道症状逐渐恢复,目前已经出院。
新闻+
小心预防虫媒传染病
新型布尼亚病毒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蜱虫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在我省,舟山、台州、温州、宁波等地均有病例报道。多发生在植被茂盛的丘陵地带和农村山区。发病的主要高峰期是5-7月,9月是次高峰期,这与农作劳动的季节性具有一致性。
多数病例有发热、乏力、消化道症状、肌肉酸痛和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血液检测提示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病情危重者可发生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临床上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全国平均死亡率为5.3%,在部分流行地区该病的死亡率高达30%。如果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多数患者可以痊愈。
夏天闷热的天气,潮湿的环境,肥沃的绿植,简直是蚊虫们的天堂。除了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外,我们还需要警惕其他蚊虫叮咬所致的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由花斑蚊叮咬所致,该病流行季节为每年5-10月份,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
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叮咬后传播疾病。临床表现为高热、毒血症淋巴结肿大等。
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呢?
医院东部院区感染科许烂漫主任介绍,夏季正是蚊虫叮咬的高发季节,大部分叮咬发生在树林、低矮灌木丛等处,常叮咬部位是头部、耳后、腋下、腹股沟、四肢等皮肤裸露的部位。预防蚊虫叮咬,是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山区、丘陵、林区地带的居民、工作者,以及到这些地区户外旅行的游客,在劳动、旅游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选择长衣长裤,尽量不要穿凉拖鞋,外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
如若发现被蜱虫叮咬,不要硬拽,以防其嘴上倒刺深入体内,正确的做法是先用酒精涂抹,再用镊子取出(记住不可用手直接触碰),医院处理伤口。若在墙面或地面发现蜱虫,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酒精消毒。
医生提醒到,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全身不适、消化道症状等,要及早就诊,第一时间告知医生近期有无在田间、森林、草地活动,对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