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带来了“向村卫生室投放‘康复健康小屋的提案”。
三分治七分养“养”即“康复”但康复师缺口极大
今年70岁的凌锋,不仅是神经外科的顶尖专家,还是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和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会长,曾经因成功治愈被诊断为“脑死亡”的凤凰卫视主播刘海若,而被众人熟知。多年来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让她对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
全国政协委员、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其实康复跟医学是并行的,有人说三分治七分养,实际上我们更应该认为这个养不是一般躺在床上养,是康复。所以这么说的话,那就是三分治七分康复,它的重要性甚至高于临床的医学。
记者:我看到一个数据,残疾人里大概有百分之七十七点多都需要康复但可能却没有及时康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没错,因为康复师少,康复学科发展得很晚。康复实际上是过了生死关以后,让你活得更好。按道理来说,临床医生个人,康复师就应该是个人,至少应该是这样,可是我们现在只有四个人,康复师的缺口太大了。
提议村里建“健康小屋”让病人在家门口做康复
近几年,凌锋一直奔波在公益的路上。她医院胡大一教授发起成立的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奔赴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义诊和手术人次,建立了个志愿医生专家工作站,培训村医一万多人。
这次凌锋之所以提出“健康小屋”的提案,与她在医疗扶贫过程中的见闻有关。凌锋了解到,在农村尤其是易地搬迁安置点,有不少老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服务的需求巨大。而多数村医受医疗水平的限制,加之村卫生室里也没有配置康复器材,难以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全国政协委员、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去年10医院去看病人,碰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坐在轮椅上,八年他已经坐坏了四个轮椅。他说他是下煤窑干活被砸的,我看了当时的片子并没有完全伤了脊髓,当时可能是震荡了一下,如果有很好的康复他应该能走路,不会完全截瘫。看完他之后我去一千多人口的村子里头看,有六七十个残疾人,村里有一个脑出血的病人,自打回到家以后就没出过门,因为没办法康复。我看他在房子里头还能站起来走两步,如果有很好的康复,他能恢复得更好。
全国政协委员、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一个是观念的问题,再一个没有可及性。他家人想让他做康复,他得去几十医院排队住院,还有其他的事情要承担,所以这个可及性太差了。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一个村里有些基本的康复器械,村医就可以提供康复服务,病人就能在家门口做康复了。
“健康小屋”即“智能小屋”远程教人做康复
健康小屋项目由中国志愿医生团队与中国残联康复协会联合技术平台服务商共同启动。凌锋建议:在人口超过0人的大村,特别是贫困户搬迁安置点的卫生室设立“康复健康小屋”,小屋内配备10种康复器材、3种理疗仪、心电图机、血压计、智能投屏彩电等器具。全国招募中国志愿医生,主要是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在每个康复健康小屋设立康复定点工作站。
全国政协委员、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五万块钱就能建成健康小屋,我曾在延安的一个村子看见个锁着门的房子,我扒门缝一看有几个单杠和其他器械,我说为什么不用?他们说不会用,发了就搁那了。要会用这些东西,起到帮助病人的作用,必须有人指导,所以我就说要建站,让康复的治疗师和医生去帮村医。我们有智能小本,事先录好五个项目,来了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偏瘫了,他该怎么做?需要做哪些动作?那小本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