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医院分享康复病例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左妍)9月23日至25日,RehabWeek(国际康复周,也称国际康复技术峰会)召开,这是世界康复领域的顶级会议之一,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盛会汇集了全球各地的顶尖工程师、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与产业代表等,探讨交流康复业最新发展趋势。上海医院作为亚医院受邀参会,并分享康复案例。
医院分享的是为“平台期”患者提供了创新突破的康复方案。这位31岁的男性患者是一名企业高管,在年时因“脑出血”入院手术,术后因偏瘫进行了8个多月的常规康复训练,收效甚微,虽然该患者想重返工作岗位,但业界普遍判断难以实现功能恢复。年,转诊医院后,经过了个性化方案治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该患者恢复了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运动功能进一步改善,并且能够进入工作角色,回归生活轨迹。
上海医院副院长成鹏说,永慈方案的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敢于突破,通过临床与康复相结合,医院合作,为患者实施了徐文东团队首创具有国家专利的CC7手术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术后让患者的康复迈入新台阶;另一方面,在康复过程中借助了智能康复的手段,康复机器人协助患者进行大量手部精细力量的训练,帮其实现了自主喝水、拿捏纸张等功能。
作为海尔物联网医疗生态“盈康一生”医院,永慈是上海市首家三医院,以“医患合一”为核心理念,以患者为本,针对个案制定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康复方案。成鹏透露,医院在医院,年初又与傅利叶智能合作落地了智能物联康复港。智能康复解决了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双重痛点:传统康复训练枯燥繁重,既让患者产生耐受性,也因治疗师体力影响治疗效果。智能康复解放了治疗师,同时也为患者开出个性处方。“方案可以根据患者性别、兴趣、病情等设置不同的时间、项目与目标,从而避免了枯燥乏味引发的负面效果,大幅改善患者的康复体验,提升康复效率。”成鹏介绍说。
国内康复医疗起步较晚,相较国际长期处于跟跑状态,这次医院亮相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康复领域国际盛会,也显现出中国的智能康复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