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之外,还生活着大量的动物,这些动物所展现出来的一些特殊现象,往往能够引起我们的好奇心。
比如家养猫咪偶尔会吐“毛球”,这在狮子等野生猫科动物的身上也能看到;真正的“汗血宝马”其实是河马,在阳光下,它们仿佛会流血汗;还有河马其实是一个“重口味”的物种,平日里它们能不好好排便,就绝对不会好好拉,而是边拉边用尾巴甩起来,将粪便甩得到处都是,在它们的眼中,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这些动物的行为,在它们眼里是很正常的操作,而在我们的认知里面,却觉得不可思议,那么怎么用科学去解释呢?
爱干净的猫科动物
有养过猫的“铲屎官”,可能对猫咪吐毛球或多或少都印象深刻,尤其是换季的时候,由夏天进入秋天的这段时期内,猫咪吐毛球的现象更容易出现。
可能初次见到这一情况的铲屎官会受到惊吓,甚至医院。不过大家大可不必担心,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些毛球的主要组成成分就是它自己身上的毛发,以及一些灰尘等等。
猫咪是很爱干净的一类动物,日常它们会频繁舔舐自己身上的毛发,打理得油光锃亮的同时,也会将部分毛发吃进去。
其实不仅仅是猫咪,整个猫科动物家族的成员,几乎都会出现吐毛球的现象,只是相对于小型猫科动物来说,这种现象在大猫身上不常见,不同于小猫年年可能吐毛球,狮子、老虎可能几年也不会吐一次。
为什么吐毛球这种现象在猫科动物的身上比较常见呢?专家们认为可能跟它们爱干净有关。
它们是自然界里面主流的食肉动物,多数依靠伏击狩猎,即便是我们认为的,以群体合作狩猎的狮子,在狩猎初始阶段,也会有伏击的情况存在,多数时候它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追赶猎物的。
在潜伏、接近猎物时,为了保证不被发现,身形就必须灵活,动作要轻巧,如果身上脏兮兮的,毛发十分凌乱,那么很容易就被树枝、藤蔓缠住,引发较大的声响,不利于捕食,从这方面看,野生猫科动物保持干净、毛发柔顺就很有必要了。
宠物猫虽然脱离了风餐露宿的野外生活,但它们身上野兽的基因还在,爱干净这一习惯也被保留了下来。
无论是大型猫科动物,还是小型猫科动物,它们的舌头上都长有学名叫“丝状乳头”的倒刺,能够帮助它们更好地整理毛发,但同时也更容易将毛发吃入肚子里。
当然,不同于家猫,野生猫科动物的吃进去的毛发,除了自身的以外,还有来自于猎物身上的。比如当狮子捕获了一头羚羊时,它无法像人类一样将猎物的毛发处理干净,有一部分是会吃进去的。
这些毛发在肚子里面无法消化,混合胃液、灰尘等等形成毛球,会通过排便或者呕吐的方式排出体外,当排不了的时候自然就只有吐了。而当毛发数量过多,在体内堆积,无法排也无法吐的时候,就会生病,此时就需要进行人工救助。
比如年科罗拉多州金斯堡野生动物保护区里的一只非洲狮,食欲不振出现了生病的迹象,兽医们诊断之后进行了手术,在它的肚子里,取出了1.8千克的毛球,之后这只狮子才恢复往日的活力。
佛罗里达州的一家动物救助中心,也从一只老虎的身上取出了近2千克的毛球。
猫科动物们进食的这些毛发,其实也并不是一无是处,适量的情况下,是能够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消化的。
人类通过吃素获得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而猫科动物是吃肉的,这些毛发便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多数情况下对它们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利。可一旦过量,或者它们的消化系统出现了某些疾病,影响了对毛发的利用,便会出现问题。
宠物猫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饮食习惯等各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多或少影响了肠胃功能,所以它们出现吐毛球的现象,也要比狮子等野生的猫科动物多得多。
动物的防晒手段
说完猫科动物再来说说河马,别看河马块头大,一副粗矿大汉的形象,但实际上它们是个“敏感肌”,离开水里一段时间之后,表层皮肤会迅速因缺水而导致干裂,所以河马虽然是一种陆地生物,但多数时候都喜欢待在水里,它们对栖息地的要求,就是水源要丰富。
在旱季时,甚至会出现成百上千头河马挤在一个小水潭里,没办法,谁叫它们需要经常补水呢!
河马虽然怕晒,但是耐晒,简单来说就是晒一下就伤,但可以晒好久,偶尔晒一整天也没事,为何它的身上会出现如此矛盾的现象呢?这与它们的“血汗”有关。
起初人们以为河马的“血汗”是表层皮肤干裂之后毛细血管破裂而流出的血液,但是针对这些“血汗”进行检测研究之后却没有发现血红细胞,说明这并不是血液。
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这是一种类似于汗液的黏稠状物质,主要是河马为了防晒而分泌出来的“防晒霜”,这种液体里面含有红色与橙色色素,在阳光下能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再到褐色。
早在年,日本的科学家就在河马的汗液里面分离出了一种叫“河马汗酸”的物质,解开了河马流“血汗”的谜题。河马非常耐晒,正是因为它们有特别强效的“防晒霜”。
其实很多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防晒手段,比如大象的皮肤会长出许多“皱纹”,这些皮肤褶皱处能够藏住许多水分,待在阳光下,水分蒸发吸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
类似于用水分蒸发手段达到降温目的的,还有各种犬类,夏天时它们会频繁伸出舌头,让口水蒸发。
河马的另一个奇怪的行为,就是甩便,研究发现,它们甩便并不是为了好玩,而是有大作用。
比如粪便甩得越散,领地的范围就越大;在求偶的时候,雌性河马也会通过观察雄性甩便的动作,看看哪只雄河马甩得好,就将芳心许给它;还有在上岸进食时,甩出的粪便也相当于是它们的路标,在回去的时候不迷路。
至于河马什么时候不“飞翔”?那就是它们的臀部,完全没入水中时,就会像其他动物一样正常排便了,可能是它们意识到,在水里即便甩也没啥效果。
河马排便时为什么要甩?它从来不会安静拉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