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指导曾先生进行康复训练。
红网时刻记者李响炮通讯员肖会玲娄底报道
脑梗、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病残率已占各疾病之首,在存活的病人中,约70%左右有不同程度的工作能力丧失,其中重度残疾会直接影响工作生活。很多人认为,只要是患了脑血管疾病,就基本等于到了人生尽头?其实不然,患有脑血管疾病时,只要积极康复,对于患者或家人而言,或许会有第二次人生的开始。
涟源市金石镇退休教师曾先生就是一个例子。64岁的曾先生遭遇了脑梗和脑出血的双重危机,差一点失去生命,经过3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如今却饮食正常,可以独立行走了。
今年4月29日,曾先生在邻居家宴席上帮忙,突然感觉右侧不能动弹,整个人瘫坐在地上失去意识,医院抢救,CT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大面积脑梗塞”,后因病情严重,医院急诊,诊断为“脑梗死”。5月2日复查,医生又发现曾先生大脑内新发脑出血。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曾先生病情较为稳定,转医院康复理疗科进行康复治疗。刚入院时言语含糊,吐字不清,别说走路,连坐都坐不稳,也不能经口饮食,只能鼻饲流质食物。入院后第三天复查,发现曾先生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医院随即组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会诊,对之前口服的抗凝药物进行调整,控制住了病情。
在康复治疗期间,医院通过高压氧、理疗、针灸、言语吞咽训练、运动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等方式来改善后遗症。经过两个星期的吞咽训练,曾先生可以经口进食半流质食物,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吃稀饭、米糊,如今已能正常饮食。经过运动康复治疗,两个星期就可以坐稳,一个月以后就可以从座位上站起来了,两个月以后就可以扶管走路,目前可以不需要助行器独立行走。
“脑血管疾病出现后遗症,应该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越早,功能恢复就越好。”医院康复理疗科副主任医师刘力威介绍,对于脑梗、脑出血的患者,丢失的各种功能恢复最佳时间在发病后3个月,除了病情过重,比如长时间昏迷、严重的并发症、生命体征不稳定外,绝大多数选择在一周开始康复训练。早期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期,还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曾先生在入院早期,肢体处于瘫痪状态,医院也没有放弃对他的运动训练。“若是不及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比如肌肉萎缩、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刘力威介绍,曾先生刚入院时肢体软绵绵的,既没有力量又没有张力,医护人员帮助翻身、按摩和活动肢体进行被动运动。目前,曾先生基本上可以生活自理,出院后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和步行能力训练,还会有更好的恢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