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我每天坚持散步,为什么还会出现血管损伤呢?你是不是弄错了”?
李大爷今年71岁了,平时身体不错,前两周突然出现嘴角歪斜,双下肢无力的症状。家人看情况不对,抓医院,医生充分了解后,发现初步诊断为“脑梗死”,由于发现及时,所幸没有留下后遗症。
当得知自己症状是脑梗死时,李大爷的心态完全崩溃,认为跟脑血管硬化有关系,也查阅了许多资料。自从好转后,李大也常常坚持散步,认为延缓血管老化,从此开始每天运动坚持散步,还拉着老伴一起。
医生建议:50岁以后,坚持做“这两件事”或比散步利于血管健康
不知不觉学中,李大爷突然出现膝盖疼痛的症状,走路听到膝盖发出声响,一家医院就诊发现是“半月板损伤”。李大爷一时无法接受,并表示自己血管良好,经常散步。
别说是李大爷了,就连不少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明明自己特别喜欢散步,而且散步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为什么还会出现半月板损伤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散步的那些事,让大家有更多的了解认识。
运动是对健康极其有利的活动,坚持运动还能降低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需要适当,而不是每天坚持。
像李大爷每天都坚持十公里,散步的活动虽然不高,但其实散步的距离时间有些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损伤“半月板”。每天散步时间较长,半个月板受到摩擦和挤压,容易受到损伤,出现断裂,拨脱情况,引起弹响疼痛。
其次,半月板是不可再生的,半月板损伤后很难修复损伤的,较严重需要手术。
那么为了保护血管健康,保护半月板,在散步时应该注意什么?
控制步数
散步的不死无不是越多越好,有这种想法的老年人观点比较片明,散步的部署越多很容易造成劳累引起,免疫力下降,不知不觉中损伤半月板。
老年人会定下目标,每天步行1万步到步,其实一次性步行步都更利于健康,根据身体来调节,以第二天不觉得疲劳为最好。
注意散步时间
许多中老年朋友有晨练的习惯,早晨起来散步,收缩毛细血管,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受到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且早上大多是上班高峰期,尾气严重,空气质量不佳,散步时不要选择,早上可以选择上午9点到10点或者下午3点到5点。
饭后不要散步
有许多人觉得饭后走一走对身体有益,胃肠道的消化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在吃完饭立刻运动,减少血液量,造成腹痛,腹胀恶心症状。
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容易引起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
散步前做热身运动
对中老年朋友讲散步前坐,热身运动有很多好处,使人快速进入状态,降低扭伤风险。
除了散步以外,50岁以后坚持做两件事比运动还好:
1.坚持清淡饮食,民以食为天,吃饭时注意清淡,尤其是过50岁后可以起到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口味偏于清淡,营养均衡,对老年人更为宜。
2.定期体检,50岁后许多大小毛病,早上身很多疾病,在早期时没有症状,容易被忽视,定时体检身体,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降低疾病风险。
大多数人血管疾病都是通过体检发现的,很多人得了这个疾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疾病对人体的伤害却是实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