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逐渐转凉,医院里多了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月15日,记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门诊看到有急症突发的患者,也有去咨询病情的……
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在即将进入发病高峰期前,医生提醒:这些“头”等大事不可忽视。
1、此类症状,当下最易发
“早上起来腿不好使了,舌头硬了”……医院急诊科,87岁的李阿姨从上被推下来,家属急匆匆地向医生描述症状。经过检查诊断,李阿姨是脑梗塞。而就在两个小时前,76岁的李大爷医院。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急诊科主任李敦彤介绍,李大爷在前几天就突然感到头晕眼花、看东西重影、整天睡不醒。刚开始,他没在意,以为是秋乏。15日早上,李大爷突然发现自己全身无力、手脚发麻,最后瘫倒在地上。医院,最终被确诊为脑梗。
专家提醒
每年秋冬时节或季节交替时都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李敦彤介绍:“天气寒冷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血管收缩,如果本身已经有脑血管高度狭窄,引起血液粘滞度增加或导致血流缓慢,诱发脑梗的发生。”
2、发病年轻态的罪魁祸首是这些
从医32年的李敦彤回忆,近些年来就诊的脑疾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早几年六七十岁的患者较多,近几年反而40多岁的患者多于老年人。”记得前一阵,过完七夕第二天,一个36岁的小伙被送来,来时已经没有呼吸了,家人介绍,小伙子在外面喝了一宿酒,熬了一宿,早上在酒桌上发的病。医院时,因脑出血过量抢救无效去世。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还有一个36岁小伙子早晨起床后突然头疼、头晕、浑身无力,上厕所时站不住晕倒在地,救护车将其医院。经过检查,发现患者血压/毫米汞柱,引起了脑出血。
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刘玉驰介绍,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近年来,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前来就诊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
专家提醒
部分患者早期其实已有症状,但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而不以为然、不重视、医院就诊咨询,一旦发生脑出血,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死亡率较高。作为预防,简单地说“管住嘴,迈开腿”,改变熬夜、嗜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若医院就诊。
3、“大脑与时间赛跑”
不久前,梁先生遛弯回家,突然发现自己的老伴儿倒在了地板上。梁先生赶忙上前查看。只见老伴儿嘴角歪斜躺在地上,右臂抽动,腿部不能动弹,嘴里胡乱地嚷着……吓得梁先生赶忙拨打了。
半个小时后,急救医院。医生检查后说:“这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是脑梗塞,要尽快进行溶栓治疗,打通堵塞的血管!”
经过溶栓治疗后,不到一个小时,梁太太从昏迷中醒过来,相关症状也渐渐地消失,住院观察几天后梁太医院。
专家提醒
刘玉驰表示,像梁太太这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能在4.5个小时内完成溶栓治疗,真的很幸运。脑卒中的治疗就是一场“大脑与时间的赛跑”,对患者从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一旦超过了“溶栓时间窗”,急性突发的脑卒中就不能采用“静脉溶栓”的办法治疗了。
很多患者因为延误时间失去了治疗的最佳办法,从而导致过高的致死、致残率。对于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来说,哪怕早上几分钟的溶栓治疗,都会让患者有更好的康复收益。
专家提醒
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要明确“时间就是大脑”的救治理念,病发后必须争分夺秒尽,医院就诊和治疗,尽可能在4.5小时之内进行溶栓治疗。
重要提醒
远离脑卒中预防是关键
1、控制血糖血脂,高血压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2、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正常体重;
3、膳食平衡,饮食清淡有节制;
4、生活规律化,防止情绪波动;
5、适量的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6、注意气候因素的影响,冬季注意防寒保暖。
来源:新晚报
编辑: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