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医学上称之为出血性脑卒中。
脑溢血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的众多数据表明,脑溢血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除了年轻化趋势,脑出血更多发于冬季。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气温急剧下降,脑溢血病例在各地明显多起来。
老王今年刚好50岁,除了得了高血压之外,没有其他什么毛病。自从患上高血压10多年来他也坚持吃药,但没有规律测量过血压,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前几天,他在家中突然出现意识不清,还伴有胡言乱语,情绪激动等症状。
他家人紧急将医院急诊科抢救,当地医生发现他瞳孔不对等,一侧肢体出现瘫痪,立即查CT检查,提示左侧脑出血。医院很及时,医院紧急为老王做了小骨窗开颅手术,手术比较顺利,术后查颅内血肿基本消除,目前已顺利出院,其家人感叹,幸好没留下大的后遗症,以后必须严格控制血压了。
医生表示,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更容易导致脑溢血。
什么是高血压脑溢血?
高血压脑溢血是由于血压急剧上升,造成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脑出血常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通常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近年来发病率已逐渐年轻化。
冬天,出现3种异常,警惕是“脑溢血”前兆,及时就医,莫拖延!
1、突发剧烈头痛
突然间头痛欲裂,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但只要出现,就要警惕脑溢血。
一般来说,先兆症状出现后,2个月内发生的风险尤其高。
2、身体一侧麻木
大部分脑溢血,发生前,都会出现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别是无名指。
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如果,麻木的同时,出现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况就更加危急了。
3、流鼻血
如果,正常的流鼻血,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伴有高血压,还经常会出现流鼻血,就要小心了。高血压患者,经常的鼻出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溢血。如果,您的家人有上述情况出现,医院检查和治疗。
预防高血压脑溢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引发脑溢血的重要因素。
按时服药:降血压是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坚持服药,谨遵医嘱,切勿擅自停药。
2、管理好情绪
情绪紧张、过度兴奋,都会引起血压升高,不利于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生活中,要放轻松,减少紧张的情绪,对于调控血压,十分有益。
3、戒烟酒:酒和烟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戒烟酒。
4、规律饮食:
油腻、咸、甜等类型的食物经常吃,会对血管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诱发脑血栓和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油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长期食用,会导致血管内沉积叫做的脂类物质,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此外,油炸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导致体内出现较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减少。从而,增加血液的粘稠度,诱发血栓的形成。
5、避免劳累: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6、消除懒惰:懒并不是一个好习惯,现在人们称之为“懒癌”。
长期不动,身体内血液循环减慢,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加容易形成血栓,再加上外界的刺激,容易诱发脑梗以及脑出血。
7、适当饮水:要维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使血液稀释。平时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2杯温水。
8、多运动:快走、慢跑等形式,有助于改善体内血脂。
研究发现,餐后一小时行走,可快速消除人体内多余的脂肪。
餐前散步,可以消耗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
建议:每天连续走,是最佳的锻炼方式。
如果您继续运动超过3个月,将会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