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脑出血,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凶险性,特别现在到冬天了,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可能这样的事例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常会听老人说起村子里的谁谁谁突发脑出血走了的事情,甚至发生在至亲之人身上。即便救助及时,保住了一命,很多脑出血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之后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要知道,大脑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挥官,很多指令与活动都需要依靠大脑。一旦脑血管堵塞、破裂,对身体健康的威胁是极大的。好好的大脑为什么会出血?脑出血发病前,身体有什么征兆?稍加留意,便能发现,越早发现,对身体健康的损伤就越小,下面就具体向大家介绍下。
01脑出血的诱因
血压水平高:高血压是很重要的一个诱因,特别是在现在到冬天了,天气寒冷,血管也“热胀冷缩了,对血压的影响更大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控制不好血压,发生脑出血、脑梗的概率相对偏高。血压在短时间内突然飙升,血管不能及时调节,就容易破裂出血。
长期抽烟喝酒:烟酒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血管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长期抽烟喝酒,血管会变脆、硬化速度也会加快。长期抽烟喝酒,血管硬到一定程度了,自然会增加出血风险,此外抽烟喝酒还会增加患癌风险。
肥胖:肥胖的人,代谢速度较慢,血液黏稠度相对也高,血管内容易沉积过多的脂肪等物质,血管的弹性就会下降,时间长了,也容易破裂、出血。
对于经常爱吃重口味食物、不喜欢运动、情绪波动大、长期熬夜、不注意保暖的这几类人群来说,是高风险人群。而且年纪越大,中招概率越高,50岁以后,一定要多注意,学会留意身体出现的异常表现。
02脑出血发病前10天,身体往往会出现哪些“异变”
不同程度的头痛
头痛是脑出血发病前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头疼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血压升高,心脏的泵血会增加,从而容易引起颅内血管扩张,一些较为脆弱的血管就容易破裂,一般来说,疼痛感比较剧烈,一时半会儿缓解不了。也有的人会出现搏动性头痛,会产生一定的搏动感。
肢体不协调,手脚不听使唤了
脑部微量出血,就已经会影响到大脑功能了,容易导致肢体活动出现障碍。脑功能下降,不能有效地发出各种指令,手脚就会不听使唤,同时自己可能还难以正常说话,跟人正常交流,语言和活动上都会出现一定的障碍。
频繁出现呛咳
如果没有过于急切的大口喝水,在正常喝水和吃东西的前提下,却频繁出现呛咳的情况,要引起注意。这或许并非是简单的咳嗽,而是跟脑血管有关,也许是脑出血的一个预兆。
03该怎么预防脑出血
1.适度调整饮食,不必一味坚持素食主义
在很多老年朋友看来,想要保护好血管,就不能吃肉,要清淡饮食。清淡饮食本身没有错,但大家却理解错了,其实像鱼肉、鸡胸肉等白肉是可以适当吃点的,其中有不饱和脂肪酸,反而有益心脑血管健康。真正要清淡的是烹饪方式,要少油少糖少盐,而不是一味的只吃素,那样反而容易营养不良,带来隐患。
2.定期检查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
不管有没有三高,都应该要定期检查身体,如果已经患有三高,则更要重视。定期检查这些指标,如果有异常波动,就能及时干预,避免对血管造成太大的损伤,从而降低脑出血风险。
3.戒烟酒
脑出血在中老年人身上较为常见,跟很多人有几十年的烟龄和酒龄有一定的关系,想要预防脑出血等血管疾病,最好要远离烟酒,趁早戒掉。
综上所述,脑出血并非毫无征兆,在发病前十天身体就有信号,多留意其实不难发现,别错过大脑的求救信号,早发现或许能救命,最大限度地降低给身体带来的损伤,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朋友都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