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本地的清远地区,有几个刚出生不久的宝宝,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一个是舌头出血不止、一个是不明原因呕吐,结果送医一查,都是“脑出血”!
△新闻来源广东公共DV现场
大家都知道“脑出血”很危险吧,印象中多发于年纪大点的人群。
为啥小婴儿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地医生表示:在向患儿母亲了解生活习惯时,发现一个共同之处——这些妈妈们,在坐月子时都没有吃过青菜!导致母乳中维生素K缺乏(帮助凝血的一种维生素),而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性低下,会导致孩子患上了一系列出血性疾病,这也是临床上所说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别小看这个自发性出血,它具有潜在致命风险,就算治愈,也有些宝宝会可能留下神经后遗症。
维生素K,一个常被忽视的营养素
维生素K,也称凝血维生素,它对凝血功能很关键,它在维持人体骨代谢、心血管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有研究也表明:维生素K缺乏还与炎症、哮喘和肿瘤发生有关。
一般人正常饮食是不大会缺乏维生素K的,但对于婴儿来说,则需要警惕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2与母婴健康密切相关
维生素K是一组具有叶绿醌相关强抗氧化生物活性的物质。天然存在的维生素K1和K2是目前参与人体代谢研究及应用最多的两类化合物。
维生素K2,能够降低孕妇分娩出血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母体维生素K通过胎盘屏障的转移率低和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造成婴儿儿童维生素K缺乏。
有些研究表明,在妊娠后期使用维生素K可提高血浆中维生素K的浓度,并改善孕妇的凝血功能。
孕妇服用维生素K可改善脐血中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研究表明,母体补充维生素K有助于缓解婴儿和儿童中维生素K缺乏症;
当把维生素K注射给有早产危险的孕妇时,该早产儿能够达到接近足月新生儿的凝血状态.
维生素k2缺乏,可引起新生儿出血。
研究表明,母亲补充维生素K,可改善乳汁中的维生素K含量;
与配方奶相比,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相对较低,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患维生素K缺乏症的风险更大。
研究表明维生素K母乳中的浓度在0.85至9.2微克/升之间,但一般来说,2.5微克/升的浓度相对较低,然而,增加母亲摄入有意义剂量的维生素K能提高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几乎都有维生素K的相对缺乏。
新生儿和小婴儿血浆中维生素K浓度生理性低下,将影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使其具有发生严重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的风险。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是可预防性疾病,合理预防可减少其发生。
为了预防VKD,现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补充方式:
第一:产前和出生时补充维生素K:,对所有新生儿适用
首先,对于使用过抗凝药物、抗癫痫药、抗结核药物的孕妇,产前遵医嘱补充维生素K。
然后就是孩子出生时,医院会给新生儿打一针维生素K进行补充和预防。因为新生儿通过胎盘吸收的维生素K含量很低、出生后母乳中含量也不高,加上婴儿自身肠道功能不完善,孩子普遍都会比较缺这个营养元素。
但由于种种因素,医院都会对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而且注射的剂量、频次、时间也不一(不然本文开头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所以,除了这刚出生的一针,下面几个观察也很重要:
第二:部分人群需要及时医学介入
如果宝宝出现了颅内高压症状,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宝宝,出现囟门膨出,哭闹不安,尖叫,喷射状呕吐,甚至惊厥等情况,一定要引起警惕。医院找医生面诊咨询,查照CT确诊。
第三:母乳宝宝需要注意
母乳喂养的宝宝本身容易缺乏维生素K,这与母乳中本身的维生素K含量不高(哺乳期饮食结构不合理就更低)有关,还有母乳中的某些抗体会影响维生素K在宝宝体内的合成。
第四:如下异常症状要警惕
如果宝宝出现了如下状况,则要引起警觉(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要注意观察):腹泻,营养不良,肝胆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影响维生素K吸收)。这种情况需要及时遵医嘱补充额外的维生素K。补多少呢?医院教材中给到的建议是:
△源自《新生儿及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防治》
具体的剂量就医时遵医嘱~千万别擅自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