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棍棒式教育就比较流行了,在古代的私塾,先生会拿着戒尺教书,一旦学生不认真或者跑神,先生就会打孩子。这种优秀传统显然被保留下来了,在十几年前,老师们会拿着竹条当戒尺,一犯错误就打手背(我小时候就被老师打到手烂)。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门已经不提倡体罚孩子了,但作为孩子的亲父母在指导孩子写作业时却控制不住自己。大部分的父母都不理解棍棒式教育带给孩子的危害。
家住兰州的刘先生险些就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天早晨6点,小米的妈妈照例去孩子房间叫孩子起床上学,像往常一样,在叫了一声以后她就去端菜了,可平日里一叫就起的女儿,直到自己把饭都端好了还没有起床。
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起这么早做饭,孩子居然赖床她就心里不爽,直接提着鸡毛掸子推开孩子房门大声喊道怎么还不起床,听到这么大的声,就算再累也醒了。但孩子依然没有动静,察觉到不对劲的妈妈赶紧走过去拉开孩子的被子,接下来的一幕让她至今都忘不了。
只见孩子脸色惨白,眉头紧皱,自己喊了好几声怎么叫也叫不醒,这下她着急了连忙叫来小米的爸爸,医院。
检查结果显示孩子脑出血,由于送来比较晚,情况比较危急,当即就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听到孩子脑出血,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孩子到底什么时候跌倒了或者撞了才能导致脑出血的。后来,小米的爸爸突然想起来了,是他害了孩子。
原来,当天下午放学,一般是妈妈辅导孩子写作业,可当天外婆家有事,于是辅导作业的任务就交到了爸爸的手里。
但一向暴脾气的爸爸显然无法胜任这项工作。当时孩子不知道怎么了,做的作业质量特别差,10道题竟然错了5道,这让一向对孩子学习比较重视的爸爸有些恼火,气头上的他直接一巴掌拍上了孩子的后脑勺,当即孩子抱着后脑勺就说痛。他以为孩子在矫情,就没有在意,谁知道竟然犯下了这样的错误。
幸运的是孩子救治比较及时,在重症监护室待了差不多一个礼拜左右,就转到普通病房,生命没有危险了。经历了这件事,小米的爸爸妈妈想,就算孩子以后再怎么样,也不打孩子了!
分析
中国有句说话是不打不成器,他们认为想要孩子成才变得更优秀,不打孩子是不行的。其实,在长久的教育总结中,这样的教育显然已经被社会淘汰了,家长也明白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在教育孩子时不应该动手,但现实不允许,主要是孩子太气人,如果是脾气暴躁的家长,面对熊孩子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动手。
很多父母都知道,他们也想跟孩子好好沟通,尽量以平和的心态去教育孩子,但熊孩子不听教育不说,还越发的叛逆,说教显然不比打一顿来得有效果。
可家长不知道的是,一旦动了手,不仅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父母跟子女间的亲情也受到了考验。
其实,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带有强制色彩的,如果孩子能有自觉性去学习,那还用得着父母老师教育孩子吗?所以,在某些情况下父母是可以打孩子的。
教育孩子时,打孩子应该在这种情况下打
1.孩子接触危险时
14岁以下的孩子,用我们这的话来说就是记吃不记打,就算父母再怎么说,孩子还是记不住,下次再遇到了她还会手贱。有些东西你手贱可以,但有些东西手贱一下就会没命,就比如危险的事物——电、火、刀,或者去危险的地方。
2.孩子做得太过火时
正常情况下,家长是不愿意动手打孩子的,但如果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如果家长不动手给孩子一点教训,孩子以为自己犯的错没有多重要,下次还会继续犯,就比如偷东西、打人、撒谎等等。
3.孩子屡教不改时
教育孩子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时,父母可以言语批评,但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当孩子多次犯错误时家长就应该适度的教训孩子了。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一样的性格,家长的教育也应该因人而异,什么样的教育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怎么样来,但记住,不要轻易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