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出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精选编译Pipeline治疗后循环动
TUhjnbcbe - 2020/11/8 4:36:00
白瘕风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这项多中心研究表明,采用PED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治疗梭形和夹层/血泡型动脉瘤。尽管这些不太常见形态的动脉瘤的治疗存在挑战,但使用PED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只有10%,且长期闭塞率较好。

——摘自文章章节

REF:GriessenauerCJ,etal.Neurosurgery.;nyaa.doi:10./neuros/nyaa

研究背景

后循环动脉瘤在自然病程和治疗风险方面不同于前循环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终生破裂风险及自然病程更差。随着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PED,Medtronic)治疗动脉瘤经验的不断增长,血流导向装置超适应症在后循环动脉瘤治疗方面也更加普遍。早期单中心案例系列结果令人满意,但也有其局限性。PREMIER研究(通过纳入椎动脉动脉瘤来观察PED后循环应用特点)也由于纳入人数不足未获得批准。目前,在关于血流导向装置应用于后循环的前瞻性研究出现前,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是目前提供PED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可用的证据。本研究旨在收集并分析北美、欧洲、中东和亚洲神经介入中心经PED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的数据,评估PED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

对年至年间在北美8个、欧洲2个、中东1个和亚洲1个的神经介入中心用PED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收集患者人口学数据,既往史和基线mRS评分,以及临床表现(包括偶发性/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受压、颅神经麻痹、卒中或其他)。动脉瘤特征主要收集是否既往治疗、破裂状态、位置、最大直径(mm)、形态以及有无动脉内血栓存在。治疗过程中收集PED数量、是否辅助弹簧圈栓塞、血栓弹力图和抗血小板方案。

研究结果

名患者接受了次动脉瘤的治疗(中位年龄56岁,男女之比为1:0.95)。共有24名(16.4%)患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史的患者:出血2周内治疗16例,2周后治疗8例。共有名患者(90.4%)的治疗前mRS为0-2。在选择性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66.4%的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其中脑干受压,颅神经麻痹和卒中复发的发生率分别为10.7%,9.8%和7.4%。动脉瘤形态包括:囊状(35.6%),梭形(28.2%)或血泡型(36.2%)。最大直径中位数为9mm,其中16.8%的动脉瘤最大直径>20mm。最常见的位置是椎动脉(51.7%)、基底动脉(22.8%)和大脑后动脉(10.1%)。

在82.6%患者中使用了一个PED,在19.5%的程序中进行了辅助弹簧圈栓塞。在66.4%的病例中进行了血栓弹力图测试。有18例(12.3%)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其中11例有症状。脑干是最常见的区域(33.3%),其次是大脑后动脉区域(27.8%)和小脑(22.2%)。有6例(4.1%)为出血并发症,其中3例(2%)有症状,包括2例脑实质出血和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表1.患者基线数据、动脉瘤参数、手术数据和临床结果

有症状的并发症与临床表现和动脉瘤大小有关(图1)。在偶发性病变或头痛或头晕的患者中,没有症状并发症出现。脑干受压、颅神经麻痹或卒中的患者与症状并发症发生率高相关性。有并发症的患者的动脉瘤中位直径为22.1mm,而无并发症的患者的中位直径为8.6mm。有症状的血栓栓塞和出血并发症与动脉瘤位置之间没有显着相关性。但是,基底动脉瘤的症状性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患者的随访时间较短,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再治疗率较高(表2;代表性病例见图2)。

图1.有症状血栓栓塞和出血并发症生存分析

表2.症状性并发症比较

图2.A.71岁女患,左侧大脑后动脉梭形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该动脉瘤先前已破裂并接受弹簧圈栓塞治疗;B.病情稳定2周后Pipeline和弹簧圈辅助栓塞治疗;CD.康复机构功能康复时,术后第83天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随访DSA示动脉瘤和支架内闭塞,位于左侧P1;E.脑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大脑后动脉区有梗塞。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该患者的mRS为5。

中位随访12个月时,动脉瘤完全闭塞73.3%,几乎完全闭塞(>90%)占17.6%。在最后一次中位12个月的临床随访中,有86.2%的患者有良好的功能预后(mRS0-2)。死亡率为4.1%。其中4例(66.7%)患有aSAH的患者发生死亡,其中1例(16.7%)在治疗当天发生脑实质出血,1例(16.7%)因与疾病不相关的肝硬化死亡(表3)。

动脉瘤闭塞率与患者的基线数据、危险因素及动脉瘤大小无关。而与动脉瘤形态有关,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6)。血泡型动脉瘤很大程度在最后一次随访中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代表性病例见图3)。而不完全闭塞的动脉瘤的随访时间明显更长。41.7%的不完全闭塞的动脉瘤进行PED再治疗。在最后一次随访中,四个重新治疗的动脉瘤完全闭塞(表3)。

表3.动脉瘤闭塞的比较

图3.46岁男患,PICA起源的椎动脉动脉瘤和表现Wallenberg综合征。(AB.正侧位DSA)PED治疗后,出院时mRS=3,1年随访时动脉瘤完全闭塞且PICA保留(CD.随访正侧位DSA),患者mRS=1。

按动脉瘤形态分层分析时,患者之间存在重要差异。囊状动脉瘤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囊状和梭状动脉瘤均大于夹层/血泡型动脉瘤,并且囊状动脉瘤的既往治疗失败率最高。夹层/血泡型动脉瘤最有可能在最后一次随访中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表4)。

表4.基于动脉瘤形态的比较

而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2周内共治疗16例患者,2周后治疗8例。aSAH患者的总体和有症状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2%和8.3%。总体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4.2%。在4例aSAH死亡患者中,有1例是由于手术后第1天发生实质性脑出血而导致的。2例患者死于出血的后遗症(1例患者入院状态较差,Hunt-Hess4级,改良的Fisher4级;另一例最初出血扩展至脑干),另外一例是由于感染和并发脑膜炎。

表5总结了包括症状并发症,24小时症状并发症,最后一次随访时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最后一次随访时的mRS和死亡率等结果指标的预测。第一和第二列包括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的参数变量(表5)。

表5.预测结果模型参数

研究结论

这项多中心研究表明,采用PED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治疗梭形和夹层/血泡型动脉瘤。尽管这些不太常见形态的动脉瘤的治疗存在挑战,但使用PED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只有10%,且长期闭塞率较好。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赵晓曼医师

哈尔滨医院

审校

方亦斌副主任医师

医院

终审

许奕教授

医院

一般人群中颅内动脉瘤发生和大小的决定因素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口服抗凝药物的作用

后循环梭形动脉瘤的治疗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对患咨询室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解答患者咨询,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选编译Pipeline治疗后循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