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80%~85%以上,及时改善缺血动脉血供,可促进临床症状好转,显著降低死亡率。目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药物,但单纯静脉注射治疗时间窗短,血管再通率低,约70%患者症状改善不佳。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要任务是再通血管、恢复血流,这一点动脉取栓术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动脉取栓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血管再通率高,相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出血转化少的优势,尤其对于溶栓治疗效果较差的颅内大血管栓塞,如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的闭塞,动脉取栓是开通血管有效的治疗技术,可显著改善狭窄闭塞的大动脉再通。中国指南明确指出使用支架取栓装置实施早期或超早期动脉取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已成为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选择和研究热点。
01
右侧颈内动脉栓塞
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76岁,突发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无力半小时入院,入院后卒中中心医护人员迅速到位,紧急进入卒中急救绿色通道,询问病史、快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意识呈浅昏迷状,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直径约5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右侧凝视,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肢体疼痛刺激无活动,右侧肢体可见自主活动,NIHSS评分26分。
影像学检查
头颅DWI提示:右侧半卵圆区,皮髓交界处及右侧小脑急性梗塞。
头颅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因患者2天前在腰麻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为静脉溶栓禁忌症。遂征得家属同意后急诊行右侧颈内动脉取栓术。手术过程
术中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局部可见血栓影,考虑心源性栓塞,再次与家属充分沟通同意后给予动脉取栓治疗。
介入组长朱浩主任采用先进的ADAPT技术一次取通,抽吸出长约2cm血栓,术后血流顺利重建。
02
左侧颈总动脉栓塞合并右侧股动脉栓塞
病史介绍
患者女性,63岁,突发意识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能20分钟入院,既往慢性房颤多年,未规律服抗凝。
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眼向左侧部分性凝视,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较左侧差,疼痛刺激无活动,右侧病理征阳性,NIHSS评分24分。
影像学检查
头颅DWI提示:左侧额颞顶叶皮质区异常信号影,考虑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塞。
头颅MR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因患者发病在时间窗内,由于血小板低,不能行静脉溶栓治疗,但有血管内治疗指征;患者年龄大,手术出血风险高,但不及时行手术治疗,症状可能会持续加重,甚至脑疝死亡,经过介入专家团队商议,决定为患者行急诊取栓手术。手术过程
术中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可见血栓影。
抽吸出长约2cm血栓后再次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完全再通,血流恢复。
患者血流再通后意识转清,自诉右下肢疼痛,结合查体考虑右下肢动脉栓塞,遂再次造影提示:右侧股浅动脉及股深动脉血栓,右侧胫后动脉血栓。
随后,分别抽吸出长约1cm、2cm的血栓后再次造影提示:右侧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完全再通,血流恢复。
经过介入团队的及时救治和护理团队的精心照顾,两位患者病情逐步恢复。
两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我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用心创造奇迹,为患者重建了血流,提高了生活质量。
房颤会引发什么疾病?
1.脑动脉栓塞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美国统计每年有5万~10万的肺栓塞患者,占美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
4.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血量显著地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
5.心脏性猝死快速房颤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房颤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
急诊科
-
卒中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