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灸法??
1.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指搓捏成圆锥形状,称为艾炷(图10-75)。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柱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称直接灸(图10-76)。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焦。???
?无瘢痕灸:将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当艾炷燃到2/5左右,病人感到灼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3-5壮,使局部皮肤充血起红晕为度。??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施焦前用大蒜捣汁涂敷施焦部位后,放置艾炷施焦。每炷必须燃尽方可继续加炷施焦,一般灸5-10壮。因施灸时疼痛较剧,灸后产生化脓并留有瘢痕,所以灸前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对施灸中的疼痛,可用手在施灸部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灼疼。在正常情况下,灸后一周左右,施术部位化脓(称“灸疮”),5-6周后,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留下瘢痕。??
(2)间接灸 艾炷不直接城皮肤上,而用药物隔开放在皮肤上施灸称之,有:??
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约1分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处,上面再放艾炷灸之。???
?隔附子饼灸 用附子粉末和酒,做成小硬币大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处,上面放艾炷灸之。??
隔盐灸:用食盐填敷于脐部,上置大艾炷连续施焦,至证候改善为止。??
2.艾条灸(图10-78)???
?艾条是取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芍1.5厘米的圆柱形封口而成。也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药物粉末的,称药条。??
药条处方:肉桂、干姜、丁香、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支药条在艾绒中掺药6克。??
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两类。??
(1)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处,约距0.5-1寸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2)雀啄灸: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不固定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上下移动或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炙。??
3.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适应于既需要留针又必须施灸的疾病,方法是,先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再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艾绒燃完为止。或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1-2厘米的艾条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图10-79)。???
?(二)灸法的作用??
《本章正》指出“艾叶,能通十二经,……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因此,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对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为适宜。??
1.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及气血虚引起眩晕、盆血、乳少、闭经等证。??
2.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可用治久泄、久痢、遗尿、崩漏、脱肛、阴挺及寒厥等。??
3.艾灸有消瘀散结的作用。对于乳痈初起、瘰疠、疗肿未化脓者,有一定疗效。??
4.常灸大信、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防病保健的作用。《千金方》说:“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 *气不能着人”。??
5.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外感表证、虚寒性呕吐、泡泻、腹痛等。??
6.隔蒜灸有清热、解*、杀虫的作用。可用于疗肿疮疡、*虫咬伤、对哮喘、脐风、肺痨、瘰疠等也有一定疗效。??
7.隔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作用。可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遗精、阳痿、早泄等。??
8.隔盐灸有温中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可用于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虚脱、产后血晕等。??
9.温针灸具有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作用,一般针刺和艾灸的共同适应证均可运用。??
(三)注意事项??
1.施灸的程度??
《千金方》指出“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临床操作一般先灸上部、痛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2.施灸的禁忌??
(1)施灸时,应注意安全,防上艾绒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2)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3)颜面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瘢痕炎。??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3.灸后的处理??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的,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很快即可自行消失。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布包裹。如行化脓灸者,灸疱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污染,可用敷料保护灸疮,待其自然愈合。如因护理不当并发感染,灸疮脓液呈*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附]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火罐种类有竹罐、陶罐和玻璃罐。现临床常用广口罐头瓶代替。??
1.操作方法??
(1)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速将火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适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物下落而烧伤皮肤。??
(2)闪火法:用镊子或止血钳挟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内壁中段绕一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节约棉球。??
拔罐后,一般留罐10分钟左右,待局部皮肤充血,瘀血呈紫红色时即可取罐。取罐时,一手扶罐身,一手手指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不可硬拉或拖动。??
2.适应范围??
拔罐法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作用。临床多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风寒湿痹:如肩背痛,腰腿痛。??
(2)胃肠疾病:如胃痛、呕吐、腹泻。??
(3)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
(4)刺血拔罐适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疠和部分皮肤病如丹*、神经性皮炎等。??
3.注意事项??
(1)患者要有舒适的体位,应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注意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以防掉罐。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
(2)皮肤有溃疡、水肿及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拔罐。??
(3)常用自发性出血和损伤性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法。??
(4)如出现烫伤,小水泡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然后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包敷,保护创口。
三、空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理作用,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病理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常用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各种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常用的有5-1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抗菌素、维生素B1、B12、阿托品、0.5-1%普鲁卡因、各种组织液及当归、川芎、板兰根等多种中药注射液。??
(二)操作方法??
根据注射部位的具体情况和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常规消*局部皮肤后,将针头按照毫针法的角度和方向的要求迅速进入皮下或肌层的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出现针感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物注入。??
注射剂量:因药物及注射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如四肢及腰部肌肉丰厚处,可注入5-10%葡萄糖液10-20毫升,而头面及耳部等处,一般只注0.3-0.5毫升;中药浸出液可注入1-2毫升;抗菌素或其他药物,以原药物剂量的1/5-1/2为宜。??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适应范围??
多用于咳嗽、哮喘、痹症、胃痛、腰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扭挫伤、神经衰弱、肠炎、菌痢等。??
(四)注意事项??
1.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等),必须先作皮试,副作用较严重的药物,应谨慎使用。??
2.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这些药液误入关节腔,可引起关节红肿、发热、疼痛等反应;误入脊髓腔,有损害脊髓的可能。??
3.在主要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作穴位注射时,应注意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到神经干所在的浓度为宜。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要稍退针,然后再注入药物,以免损伤神经。??
4.注射躯干部,不能过深,防止刺伤内脏。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防引起流产。
四、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是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奏效迅速等特点。??
(一)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二)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部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分布象一个倒置的胎儿。一般说来,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胸腔脏器对应耳甲腔???,腹腔脏器对应耳甲艇???,盆腔脏器对应三角窝???,消化道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图10-81,82)。??????
?(四)耳针的应用??
耳针除了用于临床防治疾病以外,还应用于辅助诊断及针刺麻醉。这里主要介绍在防治疾病方面的应用。(表10-21)??
1.选穴处方原则??
(1)根据病变部位选穴:如胃痛选胃穴;肠泻选大肠、小肠穴;肩痛选肩穴等。??
(2)根据中医理论选穴:如皮肤病选肺穴是根据“肺主皮毛”的理论;心律不齐用小肠穴,因“心与小肠相表里”;偏头痛选胆穴,是因胆经循行时,“上抵头角”循行于侧头;目赤肿痛选肝穴,是因“肝开窍于目”等。??
(3)根据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月经不调选内分泌穴;输液反应选肾上腺穴等。??
(4)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高血压病用高血压点;目赤肿痛用耳尖穴等。??
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亦可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配合使用,力求少而精,一般每次应用2-3穴左右,多用同侧,亦可取对侧或双侧。??
2.操作方法??
(1)寻找反应点:根据疾病需要确定处方后,在选用穴区内寻找反应点。寻找方法可用探针、火柴头、针柄按压,有压痛处即为反应点。亦可用测定耳部皮肤电阻(耳穴探测仪)的方法,其皮肤电阻降低,导电量明显增高者即为反应点,反应点就是针刺的部位。??
(2)消*:用75%酒精,或先用2%碘酒,后用75%酒精脱碘。??
(3)针刺:根据需要选用0.5寸短柄毫针或用特定之图钉型揿针。亦可行穴位注射和电针。毫针进针时以左手固定耳廓,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穴位注射不透过软骨,药液注射在软骨与皮肤之间。目前临床多用磁石、菜籽、冰片、王不留行等作压迫刺激。??
多数病人针刺后,局部有疼痛或热胀感;少数人有酸、重甚至有特殊之凉、麻、热等感觉沿经络线放射结导,一般有这些感觉者疗效较好。??
(4)留针:毫针一般留针20-30分钟,慢性病可留针1-2小时或更长,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
(5)出针:出针后用消*干棉球压迫针孔,防止出血。必要时再涂以酒精或碘酒,预防感染。??
(6)疗程:一般每天或隔天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休息几天后,再行下一疗程。??
3.注意事项:??
(1)严密消*,预防感染。耳廓冻伤和有炎症的部位禁针。若见针眼发红,病人又觉耳部胀痛,可能有轻度感染时时,应及时用2%碘酒涂擦,或口服消炎药。??
(2)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对年老体弱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针刺前后应适当休息。??
(3)耳针亦可发生晕针,需注意预防处理。??
(4)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进针后待耳廓充血发热后,宜嘱其适当活动患部,或在患部按摩、加灸等,可增加疗效。
五、头针疗法
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的一种疗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头者精明之府。”明代张介宾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人之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均上行头部。因此,针刺头部的有关刺激点,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调整脏腑、躯干和四肢的功能。??
1.刺激区的部位及主治??
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以下两条规定线。??
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中间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图10-83)。??
眉枕线:是从眉上缘中点至枕外粗尖端的头侧面连线(图10-83)。???
?(1)运动区:位于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动区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间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面运动区,亦称言语一区(图10-84)。??
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
?(2)感觉区:位于运动区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上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中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图10-85)。???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部、颈顶部疼痛和头鸣: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
感觉区配合内脏区(胸腔区、胃区、生殖区)可以用于有关部位外科手术的头针麻醉。??
(3)舞蹈震颤控制区:位于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图10-85)。??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和震颤麻痹综合征(一侧的病变针对侧,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
(4)晕听区:位于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图10-85)。??
主治:耳鸣,听力减退,眩晕等症。??
(5)言语二区:位于顶骨结节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图10-85)。??
主治:命令性失语。??
(6)言语三区:位于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的水平线(图10-85)。??
主治:感觉性失语。??
(7)运用区:位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图10-85)。??
主治:失用症。??
(8)足运感区;位于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向后引3厘米长的水平线(图10-86)。??
主治:对侧下肢疼痛、麻木、瘫痪、急性腰扭伤,皮层性多尿,夜尿,子宫脱垂等。???
?(9)视区:位于在枕外粗隆水平上,旁开枕外粗隆1厘米,向上引平行平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直长线(图10-87)。??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10)平衡区:位于在枕外粗隆水平上,旁开枕外粗隆3.5厘米,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图10-87)。??
主治:小脑疾患引起的平衡障碍等。??
(11)胃区:位于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取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厘米长直线(图10-88)。???
?主治:胃痛及腹部不适等。??
(12)胸腔区:位于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发际上下引2厘米长直线(图10-88)。??
主治:支气管哮喘,胸部不适等症。??
(13)生殖区:位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直线(图10-88)。??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足运感区治疗子宫脱垂等。??
2.适应范围??
头针主要适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此外,还可治疗眩晕、腰腿痛、夜尿 等。目前,在头针治病的基础上又创造的头针麻醉,已经应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如感觉区配合内脏区(胸腔区、胃区、生殖区)可以用于有关部位外科手术等。??
3.操作方法??
按照病情刺激区,采用坐位或卧位,局部进行常规消*,用26-28号、1.5-2.5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用夹持进针法刺入帽状腱膜下,达到该区的应有长度后,要求固定不提插,捻转时用与拇指掌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掌指关节连续伸屈,使针身左右旋转,每次2-3转,每分钟要求捻转次左右,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捻针时或间隔时都要嘱咐患者或其家属协助活动肢体,加强对患肢功能的锻炼。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捻两次即可起针,起针后用于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瘫痪病人一般每日或隔日针一次,连续10-15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后再开始下一疗程。??
4.注意事项??
(1)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进行头针治疗。??
(2)如患者并发高热、心力衰竭等症时,不宜立即采用头针。??
(3)由于捻转时间较长,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以防止晕针。??
(4)头部针刺易于出血,起针时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并注意局部常规消*,以防感染。??
第五章其它疗法
一、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运用医护人员的双手,在病员身上推穴道,循经络,并结合有关部位进行按摩,使机体内部产生发散、宣通、补泻等作用,从而达到散寒止痛、健脾与胃、消积导滞、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扶正祛邪的目的。??
(一)适应证??
发热畏寒头痛、咳嗽气喘、腹胀泄泻、脘痛纳呆、痿证、痹证、跌打损伤、筋骨不利等。??
(二)操作方法??
1.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侧面贴于治疗部位,通过有节律的腕关节的活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使力作用于患处;或用食中二指着力于治疗部位来回有规律地推动;或以手掌或大小鱼际紧贴体表作回旋推转的动作。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图10-89,90)????
2.拿法 用大拇指或其他手指作对称使劲,拿捏治疗部位之肌肉或筋腱关节的方法。此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适用于四肢、肩、颈、腋下,一个部位拿1-3次即可(图10-91)。???
?3.按法 用拇指或掌根、肘关节鹰嘴突按压治疗部位而稍留片刻的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图10-92)???
?4.摩法 用拇指或掌根、鱼际贴于患部,作不断的,盘旋动作的方法。快速法每分钟次左右,慢速法每分钟50次左右。适用于全身各部(图10-93,94)。?????
?5.揉法 将大鱼际或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于患部,微用力左右不停地移动。要求腕关节转动旋回。全身各部均适用。(图10-95)???
?6.摇法 用两手在病关节上下或前,托住或握住,左右旋转摇动,缓缓而行。适用于四肢、颈部及腰关节。(图10-96,97)?????
7.磙法 手法微曲,以手背指掌关节处接触患部,前臂作连续内旋、外旋动作,带动指掌关节滚动。一般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也可用双手同时操作。适用于颈、腰、背、臂、四肢部。(图10-98)???
8.搓法 用双手掌挟住患处,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四肢、腰背、胸腹部。(图10-99)
9.掐法 以拇指和食指上下对称地掐取某一部位或穴位,并用力内收的方法。适用于四肢、头面部,有开窍提神的作用。(图10-)????
10.捏法 用拇、食二指或五指将患者皮肤,肌肉,肌健按走向或经络循行方向,作连续不断向前提捏推行。适用于全身各部。??
(三)注意事项??
1.根据病员的年龄、性别、病情、病位,选定施术的部位,采用合适的体位和手法。??
2.施术前应剪修指甲,将手洗净,避免损伤病员皮肤。??
3.为减少阻力或提高疗效,术者手上可蘸水、滑石粉、石蜡油,姜汁、酒等。??
4.在腰、腹部施术前,应先嘱病员排尿。??
5.治疗中要随时遮盖不需暴露的部位,防止受凉。??
6.手法应熟练,并要求柔和、有力、持久、均匀,运力能达组织部,时间一般每次15-30分钟。??
7.严重心脏病、结核病、出血性疾病、癌症、急性炎症及急性传染病者,以及皮肤破损部位均禁止按摩。孕妇的腰腹部禁止按摩。
二、发泡疗法
用药物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使局部皮肤红、灼、起泡、叫做发泡疗法。具有祛邪通络、清热解*、消肿止痛的作用。??
(一)适应证??
痹证、*疸、哮喘、疟疾、水肿初起等。??
(二)操作方法??
1.将中草药(如灵仙叶、毛茛、大蒜等)适量洗净,切碎,捣烂。??
2.将药物敷于一定部位。一般痹证敷于关节肿胀处;坐骨神经痛敷于承山、环跳穴;疟疾敷陶道穴;*疸敷一侧内关穴(病情发转再敷另一侧);哮喘敷天突或膻中穴。上覆盖纱布、塑料纸,用胶布固定。??
3.待局部自觉有蚁行感,皮肤红、灼、疼痛时,即将药取下。几小时后皮肤起泡胀满。经常规消*,用消*针刺入水泡下方,抽出泡内液体。上覆以无菌纱布并固定。若有液体渗出,可继续抽吸。??
(三)注意事项??
1.施术前要向病员说明该疗法的作用、操作过程及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变化情况。??
2.药饼不宜过湿,敷的范围不宜过大。敷药后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3.发泡后嘱患者注意休息,切勿碰破水泡,抽液时要做到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若已感染、按感染伤口处理。??
4.体弱者慎用本法,皮肤有病变的部位禁止发泡。
三、熏洗疗法
将药物煎泡并趁热熏洗患处的方法,叫做熏洗疗法。因所用药物不同,故分别具有疏通腠理、行气活血、清热解*、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
(一)适应证??
目赤肿痛、筋骨疼痛、皮肤病、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二)操作方法??
1.四肢熏洗法??
①将煎好之药液倒入盆内,加热水至所需量。??
②将橡皮单垫于盆下,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围盖患肢及盆,使蒸汽熏蒸患部。待药液不烫时,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2.坐浴法??
①将煎好之药液倒入坐浴盆内,加热水至所需量,盖上有孔木盖。??
②患者暴露臀部坐木盖上,使患部对准盖孔进行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内泡洗。??
3.眼部熏洗法。??
①将煎好的药液用腕盛好,碗口盖上纱布,中间露一个小孔,患眼对准小孔,接受熏蒸。??
②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纱布蘸药液轻轻擦洗患眼。??
(三)注意事项??
1.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注意掌握药液温度,防止烫伤皮肤。??
3.被包扎的患部,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坐浴法。
四、敷药法
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叫做敷药法。因所敷的药物不同,故分别具有清热解*、消肿止痛、活血、止血、促使肿*消散或溃破等作用。??
(一)适应证 ??
痈、疽、疮、疖、跌打损伤、哮喘、高血压等。??
(二)操作方法??
1.或将鲜药捣烂,平摊于棉垫上。??
2.取一块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覆盖在药物上,将四边住里折叠整齐。??
3.清洁局部,将药物敷贴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三)注意事项??
1.敷药时温度要适中,以0.2-0.5厘米厚为宜,围敷时药膏要超出肿块2厘米左右。??
2.用水或药汁、醋调配的敷药,容易干燥,须经常加原调的液体湿润,以免降低药效和引起不适。用饴糖调敷的药,热天容易发酵,可加适量新洁尔灭防腐。??
3.敷药后应注意观察,如皮肤过敏,应立即洗去敷料。
五、热熨法
利用吸热的物体,或拌上某些药物,加热后熨在局部或特定穴位上,适当地移动位置,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定痛、祛瘀消肿的方法, 叫做热熨法。??
(一)适应证??
痹证、腰腿痛、腕腹痛、泄泻等。??
(二)操作方法??
将坎离砂放治疗碗内,加2%醋酸或食醋适量,拌匀,装上布袋,待温度升至45-50度后熨敷患处。或将盐、麸皮、晚蚕沙等炒至60-70度,装入布袋熨敷患处,每次15-30分钟。??
(三)注意事项??
1.热证、实证、局部无知觉者禁用。??
2.热熨前局部可涂层薄油脂保护皮肤。坎离砂温度过高时,在砂袋下加布垫,并注意病员的感觉反应,避免烫伤。??
3.随时观察皮肤有无潮红、水泡;烫伤,应立即停止热熨,局部涂以烫伤的药物。
六、贴药法
将膏药或植物鲜叶贴于患处的方法,叫做贴药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散结止痛、消肿拔*作用。??
(一)适应证??
临床各科疾病均可采用。??
(二)操作方法??
1.清洁皮肤,剃去较长密的毛发。??
2.剪去膏药周边四角,置文火上加温,使之软化后揭开。??
3.膏药外缘用棉花转上一围,趁热贴上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4.植物叶(如苦瓜叶、玉簪叶)要在临用时取鲜叶洗净贴患处,必要时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
(三)注意事项??
1.烘烤膏药以柔软能揭开为度,防止粘贴时烫伤皮肤及膏药外溢;掺有麝香药末时,不宜久烤,以免香气散失。??
2.发现皮肤发红,发痒,起疹子或水泡,为过敏所致,应立即取下,暂时停贴。??
3.取下膏药后,随即用松节油或汽油擦拭干净,以免沾污衣服。
七、吹药法
将药末均匀地吹到患处的方法,叫做吹药法。因药不同,故分别具有清热解*、消肿止痛、祛腐生肌、芳香开窍等作用。??
(一)适应证??
口腔、咽喉、耳、鼻等疾病。??
(二)操作方法??
1.吹口腔、咽喉时,嘱病员洗漱口腔后,端坐靠背椅上,头向后仰,张开口,查清病位,左手将压舌板压住舌根,右手持吹药物迅速均匀喷入患处。
2.吹耳、鼻时,先清洗、拭净耳道或鼻腔,观察病变部位,用吹药器将药末吹入患处。
(三)注意事项??
1.动作要轻柔敏捷,药末要均匀撒布于整个病变部位。??
2.??吹药时嘱病人暂时屏住呼吸,以免药入气管,引起呛咳。
3.口腔、咽喉吹药后半小时不要喝水、进食和吞咽,以提高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