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普兰店市首席医师神经外科带头人温吉海
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是人体最大的神经中枢。这里分布着多亿个神经细胞,功能区交错重叠、错综复杂。如此精密的器官却仅比豆腐脑略硬一点,脑神经细胞也极为脆弱,缺血缺氧5分钟就会导致人体残疾甚至死亡,所以,神经外科手术被称为“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而做神经外科手术的医生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医院就有这样一位技艺精湛的“舞者”,他叫温吉海——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普兰店市首席医师,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
舞蹈虽美,但这美的背后是对医生%精确、%体力和%耐性的苛刻要求。温吉海从医多年,深谙其中的道理。刻苦磨炼一门技艺,力求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绝非一日之功。庖丁解牛尚且如此,何况是利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精心“绣花”的人?无影灯见证了温吉海二十五年如一日在刀尖上的磨砺与精进。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首先回到年记忆中那个火热的夏天,一位中等个头面容清瘦的青年学子怀抱“学以致用”的济世理想,迈步踏医院(后更名为普兰店医院)的大门。从那一天起,他把“做一名患者满意的好医生”当成毕生努力追求的奋斗目标。
温吉海是幸运的。彼时,医院的住院大楼刚刚落成就已经成为普兰店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医院十几层高的楼顶远眺,一座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在蓬勃发展的县城全貌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一院作为全县医院同样处于改革发展初期阶段。科室开始细化分工,功能定位逐步完善。温吉海在外科各个岗位轮训以后,开始在神经外科定岗。一位青年医生的职业生涯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神经外科主要是在人类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上进行手术,科室历来以手术风险大、难度高而著称。譬如抢救脑外伤患者,技术精湛或许就将人救活了,没点硬功夫或许患者的生命就终止了。“神外”医生除了拥有精湛的医技,还必须具备承担压力和风险的勇气。
曾经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是在手术台上度过?究竟有多少危重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得以重生?作为一名医生,温吉海认真履行职责。只要有利于病人,哪怕是再不起眼的小事,也愿意亲历亲为;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随叫随到,对待患者热情周到。多年的临床实践,使他能够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做到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并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年完成各类颅脑损伤,脑出血及颅内肿瘤切除等手术近百余例。
时隔多年,至今他还清晰记得,一位失去嗅觉的嗅沟脑膜瘤患者在成功摘除肿瘤后的喜悦。这也是温吉海记忆中抢救时间最长的一次手术——从早晨9点到晚上9点,12个小时不下手术台。
年春天,温医院外科门诊部出诊。一位家住我市北部贫困山区的患者找到他,病因是鼻子丧失嗅觉功能。无论香气扑鼻还是臭味熏天,这位60多岁的农家大嫂都无法感知。经过综合诊断确定患者头部有嗅沟脑膜瘤,需要实施摘除手术。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由于早期嗅觉障碍常被病人忽略,所以肿瘤长期不被发现。临床确诊时肿瘤已经长得很大,有显著的颅内压增高症状。
这是我市第一例前颅窝底手术,在此之前没有人做过相同类型的手术,无法借鉴相关手术的成功经验。医院没有配备显微镜,因此温吉海只能在直视下做手术。由于患者延误治疗时间,颅内肿瘤较大,手术中先瘤内切除部分肿瘤,然后再向四周分离,最后拿下脑膜壁。如果分离时牵拉脑组织,造成继发性脑膜损伤,术后病人会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当时温吉海心里确实有压力,但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中胆大心细,手术获得成功。患者复诊时说,周围老百医院能有人做这样的手术。
患者们病愈后的充满感激的微笑,成为温吉海在治疗神经外科疾病这条道路上不辞辛苦、坚定执着的原动力,口口相传使温吉海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由于他的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勇于钻研的实干精神,年被提拔为神经外科主任。
温吉海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强化管理入手,进一步规范了科室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定期定时开展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每周带领科室医生学习相关知识及国内外新技术,科室每年引进二三项新技术、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医院神经外科被确定为大连市二级重点学科。
神经外科所涉及的手术,一半以上都要开颅,难度高、风险大,除了需要医生个人绝对精湛的技术外,还要有一支强大的精英团队密切配合。在温吉海的带领下,医院组建了一支由13名专业医师组成的神经外科队伍,平均每年接待门诊患者余人次,住院病人约为余人,并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神经外科立足本地区特点,以高血压脑出血及颅脑损伤为重点,特别是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根据病人出血量、出血速度及意识状态等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微创置管抽吸,小骨窗血肿清除或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等手术方式,目前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年温吉海又被提升为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医院医护人员眼里,温吉海“既是一位对工作要求特别严格的领导,又是一位非常体贴属下的兄长”。业务繁忙的同时他并没有因此放松对科室的管理,反而加医院的医疗质量的质控力度,经常利用节假日及休息时间带领医务科检查、督导临床一线的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担任副院长分管医疗工作,温吉海很少呆在副院长的办公室里。他始终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外科医生,他的工作岗位在神经外科的手术台上,在神经外科的住院部里。他常年坚持奋战在工作第一线,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突发事件担负起领导职责。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靠前指挥的身影。
年5月10日下午4点30分,某建筑工地在建房屋突然坍塌,造成约20名建筑工人被掩埋。接到报警后,温吉海副院长立即启动大型事故抢救预案,按照张英杰院长的要求,在王波、张真平等几位副院长的全力配合下,确定分组抢救模式。即由一名外科医生、两名护士和一名服务人员组成的一个急救小组,负责一名患者从接诊、检查、处置、辅助检查到入院抢救的每一个环节。
由于人员到位及时,指挥有序,组织得力,抢救及时,除1人当场死亡外,其余11名伤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事故得到妥善处置以后,市领导对这次抢救非常满意,并通报卫生局进行表扬。
医院在处置全市大规模抢救事件以后都做好相关记录,记者在翻看急诊室副主任韩邦涛保存的急救档案时意外发现:从年至今,我医院组织各种大型抢救十余起,温吉海作为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临阵指挥、抢救有效。
在我们这个地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主要有自发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干肿瘤等,神经外科主治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疾病,例如车祸致脑部外伤,或脑部有肿瘤压迫需手术治疗等。在谈到神经外科手术的特点时,温吉海告诉记者说,“神经外科不同于其他外科专业,风险大、难度高,手术后的病人可能成为植物人。”因此,神经外科医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更精湛的医术更好地服务病人。
随着业务深入,温吉海越发感到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他萌发了继续求学的想法。年先后到上海的第二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掌握神经外科前沿的诊疗技术。在进修学习期间,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医院的优秀进修生。回院后在神经外科带领其他同事一道开展了前、中颅窝底肿瘤及小脑幕上脑膜瘤切除术,以及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等,医院及我市神经外科手术方面的空白。
温吉海指导临床科室开展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建立出院患者信息档案。年,他带领医务人员走村串户,跑遍了我市大大小小几百个村屯。对多位临床手术患者定期开展家庭随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病情恢复情况,提供科学的院外康复指导意见,同时为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他从一个普通的外科医生,逐渐成长为神经外科领域的佼佼者。在出血性脑卒中及各类颅脑损伤抢救治疗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和首都医科医院等国内家医疗单位合作开展的《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技术推广研究》被列为国家“十五”攻关项目。
温吉海被神经外科这一广阔的领域深深吸引,不断地汲取知识,探索未知。他拜自己的母校——大连医科大学孙树杰教授为师,结合本地区特点开展“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新课题研究。年他参与微创定向颅内置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其中《颅内置管装置》获辽宁省创造发明一等奖;《微创颅骨钻孔定向血肿抽吸及尿激酶溶凝引流新技术》被大连市列为医疗推广新技术;《颅脑损伤合并无脊髓损伤性颈椎骨折与脱位的流行病学研究》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负责的《中、重度颅脑损伤神经内分泌变化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方式预后分析》等课题已在大连市科研立项。
二十多年来,温吉海始终坚持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学术文献来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实践,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其中《颅内肿瘤并发癫痫的26例外科治疗体会》、《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原因分析》及《颅脑损伤并发迟发型面神经损伤》等论文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颅脑损伤合并迟发型面神经损伤的诊治体会》、《医院微创抽吸和溶解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疗效分析》、《希佩尔—林道病(VHL)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37例》等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杂志,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可。
“青年岗位能手”、“中青年技术骨干”、“岗位技术标兵”……荣誉称号接踵而来,这一个个令人艳羡的头衔背后,是对温吉海在专业领域所取得卓越成就的充分肯定。每一个疾病对于医生都是一个挑战,每一次的成功治愈都是一次喜悦和享受。他坚持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呕心沥血,对病人满腔热忱,赢得了领导、同事和患者的尊敬和爱戴,他以执着的追求、精湛的技术、乐于奉献的精神塑造了当代医务工作者的新形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