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出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跨天幕上下巨大血管周细胞瘤切除术
TUhjnbcbe - 2021/2/8 21:29:00

患者古某某,女,52岁,住院号:。因“头痛1年,加重伴恶心、呕吐、四肢乏力5天”于-4-14入院,外院CT检查结果提示右侧天幕巨大占位性病变,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4-18在全麻下行“右侧颞枕部-右侧后颅窝巨大占位性病变切除术+ICP探头置入术”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

本例手术由以下医护人员协作完成:

主刀:张良

助手:李业海

麻醉师:巫宇丛

手术护士:许香娟韩志豪

图1:术前CT显示右侧中后颅窝团片状等、稍高密度影

图2:术前CTA显示中后颅窝占位病变内多发血管影

图3:外院MR显示肿瘤强化明显,大小约66mm×58mm×73mm

图4:术后MR显示肿瘤全切

图5:术后病理结果

图6:患者术后第6天

专家点评(刘振业教授):

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肿瘤,具有侵袭性,发病原因不明,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少见,而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的血管周细胞瘤更为罕见[1]。本例患者年龄52岁,亦为好发年龄,病变横跨小脑幕上下生长,易误诊为小脑幕脑膜瘤。

血管周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多生长至一定大小才产生临床症状,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可能与肿瘤扩张、压迫血管影响血供或直接压迫神经有关,此时肿瘤已较大甚至出现脑积水和小脑扁桃体下疝,增加了手术难度[2]。本例患者头痛1年,未有特征症状,入院前5天才出现恶心呕吐及肢体乏力症状,检查发现时病变已达66mm×58mm×73mm。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MR表现与脑膜瘤相似,肿瘤较大时外形多呈分叶状,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及流空血管,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坏死囊性变区无明显强化。“脑膜尾征”较少见。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治疗以手术为首选,总体预后良好,但复发率高,手术全切可降低复发率,对手术次全切者有必要行放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血供丰富,发现时病变常体积已较大,切除时难度相对较大,本例病变体积巨大,CTA提示血供丰富,且与静脉窦关系密切,在手术中除重要神经血管的保护,还需特别注意直窦、横窦、乙状窦、大脑大静脉等重要血管的保护,术中注意止血,出血量少,未出现明确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1]MekeiA,lourdaJ,ChellyI,etal.Hemangiopericytomainthecentralnervoussystem.Astudyofeighecases[J].Neurochirurgie,,54(1):15.

[2]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神经外一科(颅底脑干中心)简介

颅底脑干中心由张良(教授、博士)领衔长期从事颅底脑干疾病的治疗。

主治:①脑膜瘤②胶质瘤③动脉瘤④脑出血⑤脑外伤⑥先天性血管畸形⑦脑积水⑧三叉神经痛等

联系方式

?()--

?手机:(张医生)

(李医生)

?(张医生)

(李医生)

?

1
查看完整版本: 跨天幕上下巨大血管周细胞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