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后循环的演变
病历摘要男,年龄:22岁,河北籍
主诉:间断头痛、头晕、意识不清3年余,四肢活动不灵2年余。
现病史:
“第一阶段”
患者-3-5左右无明显诱因感头痛、头晕,头痛为后枕部胀痛,1-2次/天,每次持续约1小时,曾恶心、非喷射性呕吐1次,未在意。后头晕逐渐加重,不能站立。医院查头颅CT:不排除颅内占位。给予对症处理无好转。
-3-14查头颅核磁:双侧小脑半球,左侧颞枕叶及双侧丘脑多发急性脑梗死。头部MRA提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主干不光滑,血管内膜炎?。给予脱水、抗血小板聚集、激素冲击治疗,患者症状渐好转,可下床活动。
“第二阶段”
-3-27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无目的行走,随即患者出现意识模糊,不能言语,喷射样呕吐,复查头颅MRI+DWI示:双侧小脑半球,左侧颞枕叶及双侧丘脑多发急性脑梗死(右侧小脑半球病灶为出血性脑梗死),左侧颞枕叶急性期脑梗死。行头颅MR示:1.右侧脑室三角区、双侧脑室体旁、丘脑、左侧枕叶、海马区、双侧小脑半球多发异常信号,结合MRS,多考虑脑梗塞,双侧丘脑及双侧小脑部分病变已软化,右侧小脑出血性脑梗塞。2.双侧脑室体旁、丘脑、右侧脑室三角区、右侧枕叶皮层下、左侧枕叶、海马区、双侧小脑半球多发急性期脑梗塞。3.右侧大脑后动脉远端分支未见显示,左侧大脑后动脉主干低信号影。
行经皮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左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10%,余弓上血管未见明显异常。(抱歉,没有收集到这么重要的资料)
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连续性好;左心耳大小正常,左房及左心耳内未见明确血栓形成;彩色血流未见异常。
行24小时视频脑电图示:清醒背景可见少量阵发性慢波活动,前头部导显著,左右不对称(右侧显)。诊断为脑梗死。经脱水、抗炎、脑保护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神志清楚,高级中枢功能正常,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
“第三阶段”
-1-15左右患者再次出现头晕伴右侧面部麻木、右侧肢体无力。就诊于*医院,行头颅MRI示:小脑、桥脑、中脑多发脑梗死,基底动脉未显影。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抗自由基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病程中患者曾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8.7℃,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2月后病情好转出院,遗留不能言语、四肢活动不灵。出院后患者出现睡眠中发作性头向左转、双上肢强直、双下肢向右扭转、口部咀嚼样动作,伴意识不清、双眼闭合、喉咙发声,无尿便失禁及肢体抽搐。持续约30-60分钟后自行缓解。清醒后不能回忆发作时情形。此后每晚皆有发作数次。就诊当地诊所,考虑“癫痫”,予苯妥英钠0.31/晚,后发作逐渐减少至每晚1-2次,发作时症状较前减轻。
“第四阶段”
.6为进一步治疗入*都宣*医院。行头颈部CTA示:右椎动脉、基底动脉闭塞。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对症等治疗,同时查线粒体基因。
年7月*京协*医院线粒体基因检测结果回报未见异常。自宣*医院出院后,患者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并进行康复治疗,病情渐好转,言语功能及肢体活动较前略改善。搀扶下可行走。精神、饮食差,尿便困难。
既往史:年起患者反应渐迟钝,未行诊断治疗。
查体:意识清楚,言语不利,高级中枢活动功能减退。双眼活动自如。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共济运动欠协调。右上肢及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可见踝阵挛,双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入院后辅助检查:.12.
头颅MRI+FLAIR+DWI+MRA示:1.双侧丘脑及小脑半球、脑桥多发软化灶。2.左侧上颌窦炎。3.颅脑MRA示双侧大脑后动脉主干局限性变细;基底动脉远段明显变细、信号减弱。
颈部血管超声:右侧椎动脉内径细;彩色多普勒示:左侧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胸片、心电图、胸部大动脉CTA、超声心动图、四肢动静脉血管超声、腹部超声、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术前感染四项示:乙肝表面抗原COI,乙肝e抗体阳性,乙
肝核心抗体阳性。乙肝病*DNA定量5.95*10E3IU/ml。心脑血管病组合:维生素Bl.7pmol/L。运动前乳酸2.35mmol/L,运动后乳酸2.55mmol/L。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46.mg/L,脑脊液生化示蛋白质o.Sg/L。自身抗体系列、风湿系列、甲功、甲胎蛋白、脑脊液常规、改良抗酸及墨汁染色、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离子、血脂、血糖、D-二聚体未见异常。
ANCA未查!!!
后循环的演变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originoftheposteriorcerebralartery,FTP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诊断标准:起源于颈内动脉的后交通动脉(PCOA)直接延续为同侧大脑后动脉(PCA)交通后段,且PCOA的血管外径大于同侧PCA的P1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