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有队员来找我说:
“我最近颈椎不太舒服,能帮我看一下么,眩晕好几天了,太难受了。”
“天旋地转的,我都不敢躺下,一躺下就晕,睡觉都不敢睡了。”
“晕不到1分钟我能缓过来点,所以躺下我就直挺挺一晚上不敢动。”
那么,
这波眩晕是颈椎搞得*么?
其实,引起眩晕的除了颈椎,还有“它”。
我们先来说说,眩晕到底是什么?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常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群,发生机制复杂,表现各异,病因多样,常常涉及多学科、多系统病变,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
而临床上我们比较常见的会出现眩晕症状的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migraine,VM)等,还有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物中*、炎性脱髓鞘疾病等也会引起眩晕症状。
今天我们要说的,让我们的队员出现“望床兴叹”、“不堪回首”的表现的“它”,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也称耳石症。
耳石症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就诊于耳鼻咽喉科。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症,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
上述这些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也常见精神压力较大、疲劳、睡眠习惯性姿势改变等原因。耳石症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
耳石症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未被完全吸收的耳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受诸多因素影响从内耳的椭圆囊脱落至(各)半规管内。耳石受重力作用,位于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最低点。当头位发生改变时,耳石位置发生改变,推动淋巴液在半规管内流动,从而产生眩晕。
耳石的功能是调整人体平衡,每当人体体位发生改变时,耳石会在位砂膜微绒毛上游移,通过感受器官神经的传导通知大脑,让身体保持在平衡状态。
上图:微观耳石
耳石脱落在不同的半规管内,其刺激体位有所不同。耳石脱落于后半规管为后半规管型耳石症,主要受起床、卧床、低头、抬头等体位刺激产生眩晕。耳石在水平半规管为水平半规管型耳石症,主要体位有水平转头、侧卧等。耳石掉于上半规管,为上半规管型耳石症,主要受起床、卧床等影响。所以看起来,耳石症患者最怕的事就是起床、卧床、翻身转头了。
上图:耳石脱落在内耳中的运动轨迹
有调查表明,在美国70岁以上的老人中,耳石症的患病率在50%,那这么高的比例,得了耳石症怎么办?
非常简单,耳石症是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去进行治疗的,临床上不同类型的耳石症采用不同的手法。后半规管型耳石症常常采用“Epley法”。但是部分的耳石症具有自愈性,一般半个月,耳石慢慢会被吸收,症状慢慢减轻。对较复杂合并多种类型的,也可选择复位仪进行操作。
上图:Epley耳石复位法(canalithrepositioningmaneuver,CRM)
基于诊断明确,队员在正确的诊断下复位摆脱了眩晕,现在已经正常回归训练了。所以当临床出现眩晕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否则误以为是颈椎不舒服,以为休息休息就好了,可是要吃苦头了,还可能贻误更严重疾病的治疗时机。
文/弘道系列诊所季莹
END
如需预约看诊服务,请长按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