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头晕目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感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头重脚轻,身体失去平衡,且多伴有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眼球震等症状。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眩晕”,即头晕目眩。
所谓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者外界景物在旋转,身体不平衡,好像要摔倒。而目眩是指眼花或者眼前发黑,看东西不清楚。因为两种症状总是一齐出现,所以合称为眩晕。
其实,眩晕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由某些常见疾病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病症较轻的,转眼即可消失;严重的则会出现眼前物体长时间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欲掉倒。此外,还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手颤抖、面色苍白等现象。
眩晕是常见病,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发生,尤其多发于身体较胖或者较瘦弱的人身上,中年女性和老年人发生率也很高。
病因
中医认为眩晕是因摄生不慎,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情志所伤,心气郁结,心火暴盛,或因风阳损伤脑系。
现代医学则认为眩晕可能由疾病引起,比如脑动脉硬化、小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或者是结部的肿瘤、脓肿、结核瘤、寄生虫等引起的颜内压增高导致的脑组织移位、水肿,都可以引起眩晕。此外,某些炎症也可引发眩晕。
眩晕是一种病症表现,许多疾病发作时,都可能引起眩晕,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几种:
眩晕性质
(1)神经源性眩晕
神经源性眩晕多是因大脑、小脑及脑干发生了病变,例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眩晕的常见原因)及小脑动脉血栓也容易使患者发生突然性的严重眩晕。此外,偏头痛、植物性神经素乱也能引发眩晕。
(2)精神性眩晕
精神性眩晕是指由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偏头痛、失眠、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引起的眩晕。
(3)眼源性眩晕
眼源性眩晕多由屈光不正、视力疲劳、眼外伤等眼疾引发,症状一般比较轻。此外,如果车辆高速行驶时,向外看那些同样高速“后退”的树木、建筑物,就会出现眩晕,但是闭上眼睛,就可以缓解。
(4)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是由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就是引发严重眩晕的常见原因。此外,前庭神经元炎、内听动脉堵塞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晕船、晕车等)也会有类似表现。
(5)颈源性眩晕
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部动脉会受到压迫,因而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以致出现眩晕,这种情况多发于颈部活动幅度较大的时候。此外,颈肌不平衡、肥大性颈股关节炎,也
能引起眩晕。
(6)全身性疾病
很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导致眩晕,但大多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比如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压危象、低血压、糖尿病、尿*症、心动过速或过缓、主动脉瓣狭窄、代谢性疾
病、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高度贫血、低血糖、甲亢、更年期综合症等。
(7)外源性眩晕
外源性眩晕分为:药物性眩晕(比如某些患者在服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多黏菌素、奎宁、水杨酸和苯妥英钠及某些降压药后感到眩晕)、化学物质中*(比如一氧化
碳、药物、酒精等引起的眩晕)、脑外伤、脑震荡及其后遗症患者。
除了就医治疗外,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调养:
调理
(1)饮食调养
患者的饮食应以营养、新鲜、清为原則,多吃瘦肉、蛋类、青菜及水果,少吃肥肉、油炸食物、酒类、椒等肥甘辛辣食物,也不要吃公鸡、鲨鱼、猪头、羊头等发物,因为此类食物能生助火,加重眩晕。而冬瓜、萝卜、慈菇、海、泥鳅、地、小豆、米仁则有化利水之功效,可以辅助治疗眩晕,宜多吃。
如果眩晕是由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者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就更应该注重平时的营养调理。
在眩呈症的急性发作期,还应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人量,这样可以减轻内耳迷路和前庭神经核的水肿,有效缓解眩晕或者减少发作几率。
(2)精神调养
器惧、着急、紧张、怒、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可以诱发眩晕。患者应该稳定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心态也要豁达些。
(3)注意体息、作息
①注意休息。过度疲劳或者睡眠不足是眩晕的诱发因素之一。不管是眩晕发作时还是发作后,都应该注意体息。尤其是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引起的急性眩晕发作期,更应该卧床休息。此外,一定要确保睡眠充足,这样可以减轻症状或使症状消失。
②注意头颈转动。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头颈转动。如果眩晕是由内耳病变引起的,头位的改变能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而颈椎病患者在颈部转动或者俯仰时,会压迫到椎动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脑供血不足,这两种情况均会诱发眩晕。
③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声音和光线刺激能加重眩晕,所以患者所处的房间一定要安静且灯光暗淡。
葛氏
一、颅顶脉
位置:前后发际连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中央交叉点。
主治病症:头痛、头晕、高血压病、失眠、记忆力减退、耳鸣等症。
二、天庭脉
位置:两眉之间向上五分处。
主治病症:同颅顶脉。
三、人中脉
位置:鼻柱沟的中上段。
主治病症:昏迷、晕厥、癫狂、中风不语、面神经麻痹、腰扭伤等。
四、地阁脉
位置:下颌中央略下方。
主治病症:头痛、头晕、牙痛、龈肿、面神经麻痹、口喁流涎、中风不语等。
脉位图解
刘洪鹏中医执业医师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员
首都医科大医院中医骨伤科
年初师从国医圣手葛凤麟主任,学习“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骨伤理论,脉位理论,传统经络腧穴有着深入的研究。
个人擅长:运用“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结合传统经络腧穴以及刺法灸法,治疗临床常见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胸椎小关节紊乱、腰椎病、膝骨关节病等各种急、慢性筋伤软组织疾病。
同时善于运用针灸与手法相结合治疗偏头痛、失眠、面瘫、慢性胃炎、女性产后康复、腱鞘炎等内伤杂病。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点击图标,得养生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