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是《内经》时代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内经》甚至认为刺络放血是治疗疾病、祛除痛苦的第一选择,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棱针或粗而尖的针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施以针刺,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对血液系统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
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
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止痛作用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
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
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及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解*作用
中医所说的解*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邪浸淫而生的。
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泻火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等症状。
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消肿作用
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
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止痒作用
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
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缓解麻木作用
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
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镇吐作用
急性呕吐多属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9止泻作用放血治疗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造成清浊不分的等。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急救作用
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
研究表明,刺络疗法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代谢加快,改善微循环和血管功能,有利于排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使机体的有益物质及时补充到血液循环中去,促使机体重新建立内环境稳态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改善微循环,还可以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进炎症的恢复。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下列各种刺法:
1.缓刺:用针缓慢地刺入静脉0.5一1分深,随即缓慢放血。适从于肘窝、腘窝部等处放血。
2.速刺:用针迅速刺进0.5一1分深,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棱针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胸背部和耳后等处。儿童挑疳积,也常用挑刺。
4.围刺:围绕病痛区,肿处四周点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
5.丛刺:用三棱针在某一较小局部,多次点刺,使之出血。丛刺多结合拔火罐。
6.散刺:又叫豹纹刺,用于点刺较宽的面积或循经点利,结合拔火罐、运走罐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拿提点刺部位出血。
7.顺利:由下向上作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点,以除恶血为主。
8.逆刺:由上向下作斜刺,在针刺前可由针刺点向上下推揉,分推血液,然后针刺,以放邪气为主。
2、注意事项:
三棱针疗法针刺时不可过深,出血也不可过多,一般出血后,要用酒精棉球擦揉按压止血。凡治疗部位都要严密消*,防止感染。针刺出血者,可1日或隔日针1次,出血较多时,一周针2次。针刺出气者,可1日3次,以肤红为度。并常结合火罐拔吸,以肤湿为度。
3、辨血色
一、血呈深红色
针刺部位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时,从中可以判断,疾病多属于热症。
二、血呈黑红色
凡在体表刺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可分为外伤、内伤辩证。1、外伤一般是在阿是部。多由于气血结聚所致,青紫斑痕是由于局部络脉血溢所致。2、内伤:四肢深部内伤,多因瘀血阻滞经络,头、身躯部内伤,多因恶血聚集脏腑,一般是在属该脏腑部位疼痛。
三、血呈淡红*色
一般是在肘部、膝部关节处针刺出血,血的色泽为淡红*色,多为风湿痹症。
四、血呈青紫色
在背部、腹部、十指等部位针刺出血,色泽为青紫色,多因寒邪入里,窜入机体,伤于脏腑机能,
4、辨刺血时血的动态
一、出血清淡难凝
当针刺出血时,血液清淡而稀疏不易沉凝,是血虚的表现。凡刺出血为清淡者,临床上多以放气为主,在对症刺血时,血不止应禁刺。
二、出血沉凝易结
针刺出血时,血液容易沉淀并凝结,多因气虚所致,而多实证。凡此类情况,可以泻血为主,兼调气补虚。
三、出血缓慢
针刺肌肤后,出血缓慢,多需几次刺血,仍断断续续出血者,多因气血亏虚,瘀血阻于脏腑,脏腑气机衰弱,气血循环而不归经。在对症施治中,应充分掌握补泻关系,以放气活血为主。
四、出血急促
针刺肌肤后,出血急促,多为热盛。施治中,应以放气为主,兼刺血泻热。但凡有习惯性皮肤紫斑者,应禁针或慎针。
5、辨其它
一、血挟脓汁
凡在针刺部位出现脓血,多因外伤后恶*犯内或长久内伤化脓所致。施治中多以刺脓排*为主,在深部脓血可采用放气活血化脓之法
二、粘性白液
凡在四缝穴、背心、胸部、鱼际等处挑刺出白色粘性液体,多因小儿疳积、水谷运化失调,气血机能不畅,局部络脉供血不足所致。针刺四缝穴等处,可以起到调脾胃补虚损的功效。
三、白色粉质物
……此多因络脉长久瘀气、瘀血阻结,失去血脉正常循行,而在肌肤内转化成肿结。……在民间中往往用挑刺挤压除去肿结,消除后,就用一枚硬币贴于患处,然后用布包扎7天后取下,肿结自然消失。如果不用硬币贴于患处,不几日肿结会重新长起来。
四、透明性水液
……此病多为浮肿。……此证不应多泻,可配合药物治疗。
五、水珠悬罐
……这种现象多属体内寒湿过重。……凡以上现象,临床上多采用走罐法驱寒邪,留罐法泻风湿。
六、罐中气暖
…..则此种情况,是多因体内湿热过重。湿热入里,行之经络血脉,则多发于手心、脚心、背心皮肤湿润。因湿热过重常出现头痛、发热、身重而痛,腹泻食少,腰酸背痛等。……临床上泻湿热,多在手心、脚心、大椎、命门、委中、承山、脐中等处。
通过血样的颜色辨症让你清楚了解身体健康现状——你属于以下哪种呢?
1.乌黑血色,血出如墨,则为久病,说明瘀血内停日久,於血阻络。;
2.血中夹水,说明有风湿病,肝病。
3.血液中夹有粘液果冻样物质,说明湿*瘀积,凝滞日久;
4.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血色紫红说明新伤;
5.吸出物如洗肉水样说明有严重陈旧性伤湿;
6.流出透明性水液,说明水肿;
7.出现水泡者为湿重;
8.吸出泡沫样液体,提示有风邪;
9.吸出血液量多说明病程较长;
10.吸出血量较少说明病程较短或病位较深。
11.拔罐后,取罐时手伸进罐内,若顿时感觉有一股热气的,说明湿热重
12.出血缓慢,多刺几针仍断续出血者,提示气亏血虚。
13.出血清淡不易凝结,说明血虚。
14.血液容易沉淀并很快凝结,说明气虚。
在手指放血,也叫小络放血,一般是在井穴附近或者身体各种末端发现小如发丝线头红色或紫色血络,点刺放出乌黑血处理疾病的针灸方法。
背、十二井、十宣、背后、肩峰、颜面等部位,由于这些部位较不易发现青筋或无较大静脉,因此治疗时不是寻找青筋放血,由于经验之累计,只要在固定穴位刺针,使出些微红血,即达治病目的,这些部位亦有称之细络者。下面略予说明:
???1、十二井穴:即十二经络之井穴部位;主治:卒中、急性炎症、退热等
???2、十宣:位于十指之尖端;主治:卒中
???3、耳北:有细小之紫筋数条,对准放血;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结膜炎、角膜炎、皮肤病、颞颔关节炎
???4、颜面:颊、颧、鼻头、鼻翼部位;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颜面神经麻痹
???5、口腔:口腔粘膜;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6、肩峰:相当于肩髃穴附近部位;主治:出*水治肾炎,出黑血治手腕及手背痛;肩凝、五十肩、荨麻疹、乳腺炎等。
???7、腰背:全部腰背俞穴均属放血范围;主治:各脏腑病变及其有关经络之病,刺其俞穴出血。
???8、七星穴: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及其下一寸;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证说明:总枢穴即督脉之风府穴,分枢穴即督脉之哑门穴,虽然因为有七个穴道,故称七星,但并不需要每个穴都针,一般只要针总枢穴(风府)、分枢(哑门)即能达到疗效,点刺出血效果更加。
???9、五岭穴:包括五道穴线:
????①从大椎骨下第二节江口穴开始,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火曲、火套、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土泄,直至第十椎下土克为止,共十穴;
????②(左右共两条)从江口穴向左右平开四指,金北穴起下一寸为一穴,其顺序为金斗、金吉、金陵、火金、木东、木杜,直至木梅穴为止;
????③(左右共两条)从第二条线向外横开四指,共有金枝、金精、金神、木原、木太、木菊、木松七穴,每穴间隔一寸。主治:高血压、重感冒、发高烧、发冷、突然间引起之头晕、头痛、高血压引起之手足麻痹、半身不遂、阴霍乱、阳霍乱、呕吐及各种痧证、血管硬化之腰痛、干霍乱、阴阳霍乱、急性胃痛。
???10、双凤穴:从大椎骨以下第二与第三脊柱骨间,向左右横开一寸五分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为一穴,其顺序为火主、火妙、火巢、火重、火花、火蜜七穴(左右共十四穴)。主治:手痛脚痛、手麻脚麻、手足血管硬化。
???11、九猴穴、包括火凤、火主、火妙、金堂(金斗上二寸)、金北、金斗、金吉、金枝、金精九穴;主治:喉痧说明:本穴之排列共为三行,位置为第二椎旁开寸半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共计三穴(含火凤);大椎旁开三寸之金堂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共计四穴(含金堂);第二椎旁开六寸之金枝及下一寸之金精,计二穴,总共九穴,为治喉痧这要穴,故称九猴突然间,可记忆为“二椎寸半连三穴,一椎间隙旁三连四穴,二椎旁六连二穴”。
???12、三金穴:金斗、金吉、金陵主治:膝盖痛;说明:金斗、金吉、金陵三穴分别位于第三四五椎外开三寸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治疗膝盖疼痛,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数年大疾亦往往愈于霍然。
???13、精枝穴:包括金精、金枝两穴主治:小腿发胀、小腿痛说明:精枝含有金精、金枝两穴,分别位于第二椎及第三椎旁开六寸,点滴刺出血,治疗小腿酸胀疼痛,效果极为迅速而突出。
???14、金林穴:包括金神、木原、木太三穴主治:坐骨神经痛说明:金神、木原、木太三穴分别位于第四五六椎外开六寸处,亦即紧接于精枝穴下,点刺治疗大腿及坐骨神经痛确有卓效。
???15、顶柱穴:包括金斗、金吉、金陵、火金、木东、木杜、木梅、木原、木太、木菊、木松十一穴(两边共二十二穴);主治:说明:顶柱记有十一穴,两侧合计二十二,分二行排列,第四至第九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共计六穴;第四至第八椎每椎旁开六寸各一穴,共计五穴,可记忆为“四椎旁三连六穴、四椎旁六连五穴”。
???16、后心穴:包括大椎骨下第四个脊椎关节处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六穴;及脊椎旁开一寸五之火妙、火巢、火重、火花四穴(两边共八穴)与旁开三寸之金吉、金陵、火金三穴(两边共六穴)。主治:羊毛痧、疔疮、心脏衰弱、胃病、重感冒、中风、各种急性痧证。
???17、三江穴:包括第十三椎下分线穴起,每下一节一穴,其顺序为水分、水克、水管、六宗、凤巢、主巢七穴及十四椎下旁开四指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主治:经闭、子宫火、肠火、闪腰岔气、急性肠炎。
???18、双河穴:包括第十四椎下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主治:手臂痛、肩背痛。
???19、冲霄穴:包括第二十椎下之妙巢,二十一椎下之上对穴及对穴下一寸之上高穴;主治:小脑痛、小脑发胀、项骨正中胀痛
???20、喉蛾九穴:在喉结及其上一寸与下一寸五分处,另加该三处左右旁开一寸五分处,共计九穴;主治:喉蛾、喉痛、甲状腺炎、喉痒、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难,形如哮喘)
???21、十二猴穴:平行于锁骨下一寸三分处共三穴,再下一寸三分处又三穴,两边总共十二穴。主治:喉痧、血管硬化之哮喘、干霍乱(伤寒、重感冒、霍乱均会引起喉痧)。
???22、金五穴:在胸骨上端半月状之下陷凹处金肝穴,每穴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共五穴主治:干霍乱、消化不良(胃胀)、肋痛、气管不顺、各种痧证。
???23、胃毛七穴:从岐骨下缘陷凹处,直下一寸一穴,共三穴。旁开一寸五分各两穴(两边四穴)。主治:羊毛痧、胃病、各种霍乱、心跳、胃出血说明:胃毛七穴部位之旁开“一寸五分”应为“二寸”方为正确,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应系鸠尾、巨阙、上脘(以上三穴属任脉)及两旁之不容、承满(属胃经),两侧计四穴,总共计七穴,位于胃部附近,并以治胃病为主,故称胃毛七穴。
???24、腑巢二十三穴:肚脐直上每一寸一穴共二穴;肚脐每下一寸一穴共计五穴;肚脐旁开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肚脐旁开二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总共二十三穴。主治:腑巢二十三穴虽有二十三之多,但不是每穴皆用,在精穴简针的原则下,一般只针以肚脐为中心,四旁各开一寸之穴位为主,随病情之严重而向四方扩张用穴。上述所举者,概为常见之应用部位民间所传放血验方及特效部位,当不止此数,今后刺络之发展,仍待各位先进及后学之继续努力,以期于使此种传统疗法得到更大的发挥。
常见疾病之刺络治疗刺络对于疾病之治疗,应用广泛,效果宏速,为不争之事实,唯医书少记载,甚为遗憾,爰据各家医书之散载及个人对董氏奇穴刺络体会与经验,按照常见疾病分类提要如后:
??一、头部
1、头顶痛:上星、百会2、后头(脑)胀痛:A.冲霄;B.委中3、偏头痛:四花外。4、前头痛:四腑一、二及上里。5、突然头晕:五岭;血压高头晕:五岭6、感冒头痛:A.三商;B.七星。7、血管神经性头痛:太阳
??二、眼病
1、风眼肿痛:A.太阳、肝俞;B.五岭(肝、胆、心俞);C.耳后静脉点刺。2、眼眶胀痛:少商、合谷、太阳。3、结膜炎:A.太阳;B.攒竹;C.少商。4、麦粒肿:A.耳背;B.曲池;C.足中趾尖。5、翼状脔肉:少泽、至阴
??三、耳病
1、耳下腺炎:A.少商;B.临泣,侠溪、地五会。2、耳痛:四花外。3、中耳炎:足踝附近。
??四、口病
1、口舌生疮:A.神门;B.金津、玉液;C.阴陵泉至血海直线上青筋。2、口舌及咽喉肿:三重、少商。3、口唇生疮:阴陵泉至血海直线上青筋。
?五、牙痛牙痛:外踝尖至临泣,侠溪、地五会。
??六、鼻
1、鼻衄:A.少商;B.太冲;C.肝俞。2、酒渣鼻:A.脾俞;B.胃俞;C.鼻尖—正本穴(七星针)。3、敏感性鼻炎:正本。
??七、咽喉
1、咽喉总治:A.少商、商阳先行点刺,再对症治疗;B.耳背点刺,再对症治疗。?2、扁桃体炎: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3、喉头炎: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4、咽肿水药米难下: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5、喉痛: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6、喉蛾:少商。7、发音无声:总枢。8、痰塞喉管不出:喉蛾九穴。
??八、哮喘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九、颈项
1、甲状腺肿: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2、项正中线痛:A.冲霄;B.委中。
??十、上肢
1、上肢总治:可于肘弯点刺,再对症治疗。2、手腕痛: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3、肩痛:四花外。4、指麻:A.后心;B.双凤。5、掌背红肿、手指肿:四花中、副。6、手痛、手足硬化、手麻: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7、臂痛(前):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8、肩臂痛: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9、腱鞘囊肿:囊肿部位放液
??十一、下肢
1、下肢总治:皆可于委中放血,再对症治疗。2、两腿发酸:金林、金枝。3、坐骨神经痛: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4、膝痛:三金。5、小腿痛(胀):精枝。6、足踝肿痛:委中及阳陵泉。7、脚跟:委中。8、足麻、足痛: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9、足趾痉挛:外踝中央。10、香港脚流*水:外踝中央至临泣青筋点刺。11、四肢麻痛:井穴刺血。
??十二、胸腹
1、肋痛(肝硬化、肋膜炎):四花外(肝俞)。2、腹痛:四花中、副。3、胸闷(胀):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4、脐痛: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十三、腰背
1、腰背总治:可于委中点刺,再行对症治疗。2、脊痛: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3、转筋强直:委中。4、血管硬化之腰痛:顶柱、委中。5、背痛:承山。6、腰痛:委中。
??十四、心脏
1、心脏病总治: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2、心脏扩大:五岭穴(上焦部分)。3、心脏血管硬化:四花中、副。4、心肝麻痹:四花中、副、十二井穴。5、心惊悸:胆穴。6、心痛:火包、尺泽。7、心跳剧烈:四花中、副。8、心脏衰弱:后心。
???十五、肝胆
1、*疸:隐白、肝俞、胃俞。2、肝硬化:四花外。3、肝病:火包。
???十六、肺病
1、支气管炎:四花外。2、哮喘: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3、急性肺炎: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4、肺经杂病:四花外均可主治或加肺俞。
????十七、脾胃
1、胃酸痛2、胃炎: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3、急性胃痛: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4、胃出血:胃毛七、四花中、副。5、胃溃疡:四花中、副。6、十二指肠溃疡: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7、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十八:肾
1、肾脏炎: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十九、肠
?1、肠病总治:四花外、中。2、十二指肠: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3、盲肠炎:四花中、副、外。4、疝气:内踝附近。5、急性肠胃炎:四花中、副、外。6、急性肠炎:A.四花中、副、外;B.三江。7、急性腹痛:曲泽、委中。
????二十、妇科
?1、乳房肿痛:四花中、副。2、经闭:三江。3、子宫炎:三江。4、胎衣不下:火包。5、白带: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二十一、血管病
1、中风:十二井。2、高血压: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3、高血压致手足麻痹或半身不遂:五岭。4、低血压(静脉瘤):当瘤上点刺。
????二十二、小儿科
?1、小儿疳疾(多食而瘦):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2、小儿痘疮: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3、小儿惊风:A.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4、小儿夜哭:胆穴。5、小儿气喘:大白。6、小儿发高烧、呕吐:总枢、七星。7、小儿重舌:少泽、少冲、隐白。8、痄腮:少商、关冲。
????二十三、杂病
1、干霍乱:A.总枢B.五岭。2、霍乱:A.委中B.尺泽、曲泽。3、邪崇:A.委中B.少商。4、痔疮:委中。5、急救中暑:十二井。6、癫痫:A.发作期:十二井B.缓解期:五岭。7、皮肤病:耳后静脉刺。8、偷针眼:A.脾俞、胃俞B.耳后静脉C.曲池。9、猴痧:十二猴穴。10、各种痧证:A.五金B.五岭。11、羊毛痧:A.胃毛七穴B.后心。12、疔疮:后心穴。13、全身疲劳:背面。14、呕吐(五脏不安):A.七星(总枢)B.五岭。15、带状疱疹:A.疱疹周围B.耳背。
临床验证,小络放血可解决多种奇难杂病。例如:
病例1:焦虑
李先生,33岁,体胖,长期工作压力巨大,焦虑烦躁不安,几近崩溃。经络观察发现中指第一节背侧中冲穴附近气色凝滞,有小青筋暴起,蜿蜒怒张,随点刺,涌出乌血甚多,随神清气爽,病愈大半。可用一次性采血针代替三棱针。
病例2:鼻孔生疮溃疡
季先生,36岁,右侧鼻孔生小疮溃疡,每到冬季加重,持续多年,反反复复痛不可言,几经治疗不能根治。经络检查发现右侧大脚趾隐白穴大敦穴处有小红血丝几条,点刺出乌血不下几十滴,第二天溃疡消退,至今两年未再复发。
?
病例3:口腔溃疡
赵先生,50岁,体质较壮,工作繁忙,应酬多,说话多。易上火,喜冷怕热,每年夏季持续口腔舌头溃疡,喉咙反复嘶哑。经络检查发现大脚趾而脚趾井穴附近全是小红血丝,经几次点刺放血,得以显著改善。近几年未在出现明显上火溃疡。另在其背面穴点刺出血后,喉咙沙哑也得以改善。
病例4:白带增多
苟女士,白带异常,增多,多方调治不能根治。经络检查发现第二脚趾厉兑穴上下有明显红血丝多条,点刺放出血少许,症状改善,一周后又放一次后,临床治愈。
病例5:敏感多疑
钱先生,26岁,患神经敏感多疑症,常猜测别人不怀好意议论甚至要加害于他。眼神发亮外漏严重。查体发现耳轮上段,接近神门点处有一段蜿蜒暴怒的血管,如粉丝粗,点刺出大量淤血。眼神回收平静,多疑症基本改善。
所谓病来穴应,病去穴隐,疾病解除后,相应的瘀血络也都会慢慢消失不见。如果疾病不消失可以三天点刺一次,以病愈为度,每次点刺出血以血变而止,出来鲜血即宜停止,多放无益。
刺血注意事项:
一、刺血手法
1、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
2、对恕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不要给污血溅到。
二、刺血后的反应
1、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
2、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三、刺血的时间
1、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
2、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四、刺血的禁忌
1、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
2、严重的心脏病。
3、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
4、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
5、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
6、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
五、“晕针”的救治
1、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
2、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3、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
4、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
六、从出血看病法
1、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凡风湿病,肝病,血中夹水,血出如墨,则为久病,於血阻络。
2、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
以上只做参考,非专业人员不可自行操作。
附:24种疑难杂症的刺血疗法
一、?脑出血(中风):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老化、吸烟等。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尽早促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有望康复。
二、?骨神经痛:
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检查阳陵泉、丰隆穴一带有无血脉怒张。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长疔、痈疽:
???
痈:红肿热痛,浅而高大,未脓易消,已脓易溃易敛。热*熏蒸、气血淤滞所致。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边界不清,无热少痛,未脓难消,已脓难溃。寒邪郁结气血凝滞所致。
疔:初起如粟,根深形小,状如针,顶白而痛。邪*侵袭、气血凝滞而致。
疖:浅表局限,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溃易敛,反复发作。湿热蕴结所致。
痈、疽、疔、疖,是四种发生于体表的外科疾患。刺血,后心穴。
四、?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
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风湿病的腿为重者:
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
???????
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
是极为常见的疾病。它的局部表现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慢性肾炎:
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1)臑俞穴刺血有*水者,*水尽,人即愈。
(2)肾脏周围。
(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
八、?肝炎刺血:
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细菌、寄生虫、化学*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肝硬化腹水:
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穴,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痔疮特效穴:
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1)龊交穴,(位置在上齿龈和上唇交接的地方)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
(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失眠:
??
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
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其他方方面面。
(1)神门,行间,足三里。??????
(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颈椎病:
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胸部内伤:
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肩周炎:
肾关穴,(阴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
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阳萎病:
(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
(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高血压:
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哮喘病:
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高血脂病:
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风湿心脏病:
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眼睛羽状一肉:
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中耳炎:
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癫痫:
(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
(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
(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
太阳,曲泽,委中,太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刺血的不传之秘:
?
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
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